玉米地里圆乡村振兴梦

2024年01月15日 版次:06        作者:王玭 本报记者 赵小行

2024年元旦前夕,江苏省灌云县吴圩村的孩子们收到了装满文具的新书包,个个露出灿烂的笑容。自从驻村第一书记魏枫走马上任以来,村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魏枫是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老干部处副处长,也是江苏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的成员。2022年6月,他到吴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在玉米地里的帮扶故事。

吴圩村地处岗岭地区,交通不便,水资源缺乏,村中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多年来,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完全依靠传统农业,但因土壤贫瘠、灌排困难,村民们传统种植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效益并不好,增收途径有限。

到任后,魏枫暗下决心,无论怎样困难,一定要带动吴圩村集体致富。

经过多轮走访调研,魏枫和同事们立足吴圩村实际,并联系连云港市农科院,决定把建立“特粮特经”旱作种植基地作为帮促吴圩村的第一个农业探索性项目。在农业专家指导下,他们在村里流转了300亩土地,分别选种了鲜食黑糯玉米、黑花生、青贮玉米等新品种。

魏枫说,黑糯玉米是连云港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品种,货架期长、产量高,糯中带甜、风味独特,还富含花青素、叶酸等营养元素,品质极佳。

玉米品质有了保证,如何解决灌溉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吴圩村地势较高,缺乏水源及灌排设施。基于此,魏枫协调灌云县水利局筹拨“一条岭灌区续建工程”项目资金40万元,帮助吴圩等4个村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缓解了缺水问题。

产业振兴关键是产销对接。为保证新品种玉米的销路顺畅,魏枫着力在销售短板上下功夫,对玉米等农产品的加工及包装进行提档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联系各批发市场、政府机关食堂、农产品加工企业,洽谈订单式农业合作项目,解决村里的玉米销售问题,并积极组织爱心购、网上购等增加订单,推进产销对接,实现“先进技术下乡、绿色产品进城”的合作双赢。

一年多来,魏枫还多方协调筹措财政资金为村里修路,安装路灯,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为困难群体纾困解忧。2023年10月,魏枫又在江苏省税务局支持下,组织开展“送出一本书,成就一个梦”的捐书助农活动,并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建起农家书屋。

魏枫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振兴更需要扶智。现代农业不同以往,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指导,建设农家书屋能够更好地满足村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帮助大家找到更多致富门路。

最近,魏枫正忙着组织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乡村大舞台,准备春节期间邀请舞龙队、花船队来村里表演,让乡亲们一起热闹热闹。

他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这两年村里发展很快,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自己特别高兴。挂职结束后,他会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位同志,希望吴圩村在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