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繁花》剧终,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作为导演王家卫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繁花》叙事紧密、剪辑明快,在一贯的“王家卫美学”中用最通俗的叙事视角,完成了导演最擅长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故的时代描写。剧中人人皆是主角,在20世纪90年代繁花似锦的上海,他们在浪潮中挥洒激情,曲终人散时江湖再见。
剧中所有上海演员都用沪语拍摄,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氛围的复现与文化的传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老上海。那些十里洋场谈判中的字字珠玑,那些红男绿女欲拒还迎的意乱情迷,演员们用沪语的演绎穿越时空,把那个“谁人背后没有闲言闲语”的市井小巷、霓虹闪烁大街上的浮光掠影、云集时代弄潮儿的90年代上海,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繁花》讲海派、商战、女性主义、时代变迁,这部剧看得到时代,看得到情谊,看得到斗志,也看得到人心。不同时代造就了不同人的命运。在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女主角宫二讲了一句话:“所谓的大时代,只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我选择留在属于我的年月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没有选择,就像黄浦江上的浪头,滚滚向前,但可以永葆那颗赤子之心。
《繁花》里最打动我的是阿宝和四位女性角色的故事。他们之间,有车票的初恋遗憾,有排骨年糕的革命情感,有亦敌亦友的暧昧之情。旁白有言,“男女之事,源自天时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剧中有很多的空门,空门就是阴差阳错,是生意场,也是人生路,是天注定,也是没得选。
人和人之间的因缘际会十分美好,剧中能感受到他们彼此间的惺惺相惜,有遗憾有不甘,让人想到那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有些人的存在,大概就像明月与清风,即使不在身边也冥冥之中自有“回响”。
李李说,“宝总是个念旧的人”,宝总却说“我无旧可念”。阿宝下了十三路车,这是他和雪芝感情的结束,但他上了另一辆车——时代的快车。胡歌解读阿宝时说,“没有车票,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地方,是他下车的终点站。”
《繁花》落幕,不只演员没有拍够,我们也没有看够。岁月的洪流仍在滚滚向前,人潮人海中,无数人被淹没在过去,又有新的一批人勇立潮前。我相信,每一个大时代都是一场洪流,如果最后被淹没是宿命,那么当洪流涌向你时,要记得保持努力、不轻言放弃。这大概就是《繁花》之于我这个普通观剧人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大同市新荣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