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内蒙古达里湖冬捕旅游季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湖上拉开帷幕。当日,达里湖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但湖面上锣鼓喧天,气氛热烈。各地游客和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当地民众共赴盛会,沉浸式体验渔猎盛典。祭湖、醒网、破冰、下网……一系列传统仪式之后,鱼把头带领渔夫们齐声和着号子、手中拉动渔网,鱼儿活蹦乱跳、泛着银光,浮出了水面。
“捕鱼要讲究抓大放小,一天只捕一网鱼。”克什克腾旗达里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俊杰介绍,当地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后,渔场捕捞量从过去每年100万斤变为今年的38万斤,虽然量少了,但鱼的品质更好。
达里湖是典型的高原内陆湖,水质清澈,水草丰美,这里出产的华子鱼和鲫鱼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011年,达里湖冬捕习俗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冬捕节开幕当天,共捕鱼4000多斤,“头网鱼”更是拍得56万元的好价钱。“今天这网鱼出得好,是渔业丰收的好兆头。”冯俊杰高兴地说,随着生态保护的成效越来越明显,冬捕中的新收获越来越多,连以前很少见的鱼种高原鳅也打上来了。
在冬捕节的推广带动下,渔场的生意愈发红火。龙头企业克什克腾旗达里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速冻保鲜和网络销售,将肉质鲜美的达里湖冷水鱼迅速送上消费者的餐桌,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2023年公司销售鱼类产品收入超过了2400万元。
“达里湖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公司销售的自产鱼类产品全部免征增值税,税务干部还多次来到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我们政策理解到位、申报资料填报到位、减税红利享受到位。”冯俊杰说。
冬捕的新收获不仅在湖里,更在湖面外广阔的冰天雪地里。达里湖冬捕旅游季期间,除传统的冬捕活动外,当地还举行头网鱼拍卖、银驼节、雪地拔河、冰上赛龙舟等冰雪娱乐活动,游客可以参与多种多样的体验项目,感受别样的民俗文化。冬捕旅游季将持续到2月末,预计将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据了解,达里湖冬捕旅游季自2007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持续举办16届,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亿元。为支持当地文旅企业和冰雪经济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克什克腾旗税务局主动对接辖区内相关文旅企业和湖区周边商户,线上通过税企交流群、纳税人学堂等渠道全面宣传辅导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线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和商户经营情况,随时解决他们办税缴费中遇到的问题。
“相对于夏季,冬季是克什克腾旗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季。但随着冬捕节的举办,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到克什克腾,我们也借助冬捕节的影响力,适时推出冰雪旅游项目,积极培育冬季旅游市场。”克什克腾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姜维告诉记者,自2016年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享受各项税费优惠740多万元,有了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企业发展冬季旅游更有底气和信心。
看过了壮观的冬捕,体验了欢乐的冰雪娱乐,大多数游客都会选择到湖区边上的牧家乐尝一尝达里湖冷水鱼的鲜美。冬捕旅游季期间,在湖区附近的达来诺日镇,15家牧家乐几乎天天爆满。
巴特尔是印象草原牧家乐的老板。冬捕旅游季期间,他家的小店迎来了客流高峰。“别看我们家就5张餐桌,生意可一点不差。去年,我家的收入就有34万元。今年冬捕旅游季来我们这里的游客更多,生意就更不用发愁了。”巴特尔高兴地说,国家针对个体工商户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特别给力,小店经营效益也越来越好,今年定下的40万元收入目标一定会实现。
克什克腾旗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国利表示,达里湖冬捕已经成为克什克腾旗的一张名片,不仅渔业发展受益,也带动当地文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接下来,税务部门将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缴费举措,为支持克什克腾旗做好“冬捕文章”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