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企业纳税信用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商誉和形象,并可以作为企业融资和招投标的“砝码”以及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敲门砖”。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纳税人对纳税信用等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现行纳税信用体系更加注重信用评价结果及结果运用,在前置预警功能上还存在改善的空间。笔者认为,税务部门或可通过信用动态提醒,帮助纠正纳税人失信行为,维护企业“信用资产”。
国家税务总局江阴市税务局推出信用预警提醒服务,迭代升级“信用对账单”,前移信用管理环节,引导纳税人主动采取守信行为、及时纠正失信行为,在事前、事中最大限度地防范信用风险损失。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江阴市纳税人信用失分行为有效纠正率达88.18%,关键指标失信发生率最高下降21.51个百分点,A级纳税人占比从2022年的12.19%上升到2023年底的13.34%,D级纳税人占比由11.74%下降到7.46%,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税费指标“全覆盖”,提升预警精度。针对以往信用管理重评价结果、轻前置预警的情况,江阴税务部门广泛集成指标数据,为企业纳税信用进行“全身检查”。通过丰富预警模型,选取未纳税申报、未代扣代缴等相对容易预判的逾期类和限级类指标开展事前提醒;创新纳入社保费、工会经费欠缴预警指标等,整合金税三期、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社保费征缴等系统数据,形成失信行为明细、社保费欠缴明细,以及失信行为预计扣分等具体指标,使预警颗粒度进一步细化。
二是信用对账“全周期”,提升预警时效。通过动态管理、定向提醒,形成纳税信用“追踪器”,引导纳税人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失信风险。打通跟踪服务周期,实施“月扫描、季对账、年评估”,按月扫描纳税信用失分项,形成“信用流水”,按季归集“信用对账单”,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公众号等征纳互动渠道精准推送给纳税人,对扣分点和可修复行为进行提醒,按年形成年度纳税信用预计评价等级,使纳税人对纳税信用动态变化一目了然。此外,在形成年度纳税信用等级前,为纳税人留足修正行为时间,促使他们及时发现信用“病灶”,尽早纠偏,不仅有效提升纳税人诚信意识和遵从能力,还有效降低税务部门办理纳税信用级别调整的风险和负担。
三是沟通互动“全流程”,提速预警响应,及时做好分类辅导、督促纠正工作,最大限度防范和降低纳税信用风险和损失。及时修复信用,优化构建“申诉咨询有回应、修复纠偏有辅导”互动模式,组建网格化服务团队,主动告知信息修复相关规定及申请流程,助力纳税人及时提出修复申请。及时源头管控,分析失信指标分布,分类运用事前、事中、事后预警提醒,减少触发纳税信用扣分指标的“导火索”。及时兑现信用,强化纳税信用结果运用,为信用良好的企业开通税惠“直通车”等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江阴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