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民营经营主体数量和产业规模“双提升”

2024年01月31日 版次:06        作者:黎茂源

近日,重庆市公布全市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成绩单和2024年目标。截至2023年9月底,重庆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162.84亿元,同比增长5.5%,占生产总值比重59.2%;全市民营经营主体达到357.56万户,比2022年底增长7.25%,新增上市企业数量排名中西部第一。2024年要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的目标。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铜梁区税务局根据税收数据,分析铜梁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发现民营经济产业齐、门类全、制造强,经营主体数量和产业规模出现“双提升”,但融资难、盈利难仍然存在,建议政策、服务双向发力,推动辖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呈现五个特点,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覆盖产业多、门类全,涉及领域广泛。铜梁区涉及的所有行业门类均有民营经营主体存在。税务登记数据显示,2023年辖区处于正常状态的民营经营主体共计2.8万户,从事一、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分别有0.13万户、0.43万户、2.2万户。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生产经营主体最多,共计0.29万户,占第二产业经营主体户数的67.4%;第三产业中,从事批发零售的经营主体最多,共计1.25万户,占第三产业经营主体户数的56.8%,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有0.25万户、0.22万户,分别占比11.4%、10%。

工业占比高、制造强,转型升级有力。得益于多个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全国产业梯度转移,2023年铜梁区工业及制造业民营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民营工业企业税收收入占民营经济税收收入超五成,较2022年增长14.72个百分点;民营制造业企业税收收入也占民营经济税收收入超五成,较2022年增长14.23个百分点。计算机制造业民营企业、新型储能产业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开票总额增、支撑强,国内循环添力。2023年铜梁区民营经营主体开票金额同比提升13.6%,约占辖区开票总额的九成,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占据主导,开票金额分别占民营经济开票总额的52.3%、25.4%;教育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长明显,开票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2倍、1.6倍。随着重庆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2023年铜梁区民营经济重庆市外销售额、购进额同比分别提高14.9%、27.1%。

登记新办增、注销降,规模总体扩大。2019年以来,铜梁区当年新办税务登记后保持正常经营的民营经营主体户数逐年增加。2023年,辖区新办户数达到4292户,同比增加40.2%,其中企业1779户、个体工商户2513户,同比分别增加47.8%、30.7%。受疫情影响,2019年—2022年民营经营主体注销户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2023年以来情况逐渐好转,注销数量明显回落。

研发主体增、成效显,创新发展提速。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优惠政策有效落实,民营经营主体创新意识显著提升。从2022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看,铜梁区进行研发投入的民营经营主体不断增多,2022年开展自主研发和委托研发的民营经营主体有206户,较2019年增加60.9%;投入金额合计12.13亿元,较2019年提升67.1%。随着投入不断增长,开展研发活动的206户民营经营主体营业收入及利润显著提升,2022年合计营业收入434.24亿元,较2019年提高72.6%,合计实现利润18.14亿元,约为2019年的2.1倍。

融资难盈利难,民营经济面临两大难题

融资难,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紧张。融资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转型升级、拓展市场的重要助力。与国有经营主体相比,民营经营主体融资情况更为严峻。金融业认为,民营企业经营风险较大,财务状况稳定性不强,融资风险相应增大,融资供给意愿不足。2023年,除金融业外,铜梁区进行借款合同印花税申报缴纳的民营经营主体约为国有经营主体的5.3倍,但民营经营主体户均借款金额仅为国有经营主体的64.6%。

盈利难,民营经济生存压力增大。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经营者能力不足、人才配置不强等因素会进一步增大企业经营风险。从2022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看,铜梁区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民营经营主体共8682户,亏损的民营经营主体4149户,占总户数的比例为47.8%,亏损100万元以上的有387户,民营经营主体生存压力较大。

强配合重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加强政策配合,调好融资“公平秤”。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应加强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信贷资源投入,用好“税银互动”,简化贷款流程,提高融资效率。引导多元化融资,鼓励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同时规范民间资本,进一步拓宽民营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强化民营经营主体融资保障,推动市场公平竞争。

完善培训服务,铺砌发展“健康路”。帮助创业者健康成长,加强创业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政府的政策、信息资源,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创业者指导,让创业者了解发展现状、把握创业风险,提高创业者经营管理素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多元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信息互通桥梁作用,推动校企资源统筹,引导人才资源顺畅有序流动,节约企业招工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铜梁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