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要有“问题意识”

2024年01月31日 版次:08        作者:任宛立

评价论文质量的要素有很多。在我看来,一篇优秀的论文首先应当具备一个基本观点或者关注一个基本问题,这正是许多老师反复提及的“问题意识”。无论论文篇幅长短,无论是本科、硕士抑或博士毕业论文,其全部内容都应当围绕一个基本观点或问题展开。

从我所指导的和评阅的论文来看,论文写作普遍存在问题意识不足、论证不充分等问题。所谓问题意识不突出,是指论文欠缺对核心观点和问题的归纳,或者所叙述的内容并未紧扣主题,导致论文只聚焦于一个领域或一项制度,而不是一个具体问题。这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生写作负担,还使文章内容空泛、结构松散、主线不明。对此,我常常建议学生做类案分析,从法律适用过程中寻找切入点,或从实践热点话题中抽象出法律问题,在保证研究有所聚焦的同时,突出选题的实践意义。所谓论证不充分,在论文中往往表现为,学生提出问题后紧接着就给出解决建议,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较长时间的学术积累和大量的文献阅读,我会鼓励学生精读一些法学经典著作以及高质量论文,学习其中蕴含的法学方法,研究思路等内容,逐渐培养学生面对不同问题时有的放矢、触类旁通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从选题到成稿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选题和拟定大纲两个环节,确保学生的论文具有问题意识且逻辑清晰明确。同时,规范准确的引注必不可少,这不仅是学术规范的要求,更是加强论文说服力与支撑力的工具。在严格把关这几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展开资料搜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等工作。据我观察,学生论文的选题大多倾向于综合研究和应用类研究,较少聚焦于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这当然与基础理论研究论文的撰写难度、学生培养期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但若立足于整个学术发展的需要以及锻炼学生研究能力的角度,基础理论研究其实大有裨益。尤其是针对有志攻读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延续性地从事一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提升能力的理想途径。

今年我指导的毕业论文选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领域,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数据治理、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应对、数字法治等主题。这一趋势代表了指导老师与学生对于热点话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提升了毕业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其中,一篇聚焦我国育儿假规则的选题令我印象深刻。在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背景之下,育儿假规则的优化对于解决实践困境和促进生育皆具有重要意义,该选题能看出研究者对民生问题的关切以及其学术使命感。

当下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此前,24所罗素大学成员宣布解除ChatGPT使用禁令并推出了详细的使用原则。ChatGPT作为一项新兴工具,对于整个学术界的影响深远。我在其产生之初饶有兴趣地将其好好研究了一番,并提出一些困扰我的问题。我发现它有时回答得有理有据,有时又好似“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只能放弃利用它“偷懒”的想法。ChatGPT工具在学术写作中能否使用,存在许多争议,国内外许多期刊明确禁止作者使用ChatGPT生成或撰写学术论文,国外司法实践中也已出现ChatGPT所引发的版权争议。在AI工具相关法律规范尚不成熟的背景下,论文写作使用AI应当十分谨慎,AI生成的文献不可替代作者写作。但出于节约时间精力和提高效率的目的,作者可考虑借助AI工具检索法条、文献和案例等写作素材,并在论文中明确文献来源。未来,学校可以在法律规范框架之内,通过开办培训、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和研究人员正确使用AI工具,强化学生检索能力,同时确保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作者系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