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渔排有“医”靠

2024年02月05日 版次:02        作者:本报记者 杨贵苗 叶生成

冬日的福建省宁德市,气候温和舒适。早上8时,宁德市税务干部林超、杨毅穿上大衣,收拾利索,准备“出海”。“穿厚一些,海上和陆地的温度可不一样。”林超一边提醒记者加衣服,一边翻阅三都澳海上渔民的医保缴费名单。

宁德三都澳位于宁德市东南部,距市区30公里,为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因水深港阔,不冻不淤,海产养殖业发达,大黄鱼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在这片广袤的“海上田园”,有数以万计的海上从业者。

“渔民一年四季吃住、劳作都在渔排上。”路上,林超告诉记者,以前渔民去城里办事很不方便,像办理医保缴费这样的事,要先坐渡船到码头,然后转乘公交车,来回一趟大约要一天时间,“尤其到了‘起鱼’的时候,他们更是抽不开身。”

为了解决渔民的办税缴费难题,2023年7月,当地税务、医保、人社等部门联合三都镇政府、中国移动三都海上营业厅,在海上设立医社保服务站。“现在渔民办事不用来回跑,在‘海上’就能把事办好了。”林超说。

从市区出发驱车50分钟后,再从码头转乘渡船。远远地,“船老大”看见老熟人林超就热情地打起招呼。航行中,记者向窗外望去,海面上漂浮的渔排一座连着一座,交织出一条条“水上小路”,一幢幢小木屋散落其上,屋前屋后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渔网渔具。

“走路小心。”一下船,林超提醒道。记者脚踩在渔排上,浮在海上的整条路开始剧烈晃动,海风吹在脸上,有刺痛感。

为了确保海上渔民享受医社保“一个也不落下”,福建省税务部门创新医社保缴费服务网格化管理。税务干部和海上网格员组建了微信工作群,渔民缴费时遇到问题在微信群里一问,网格员很快就会反馈。这次“出海”,林超和杨毅从网格员陈孝团那里得知,有个渔民想咨询医保缴费报销的问题。

在陈孝团的带领下,林超来到一户木屋前与女主人陈美玲攀谈起来。原来,陈美玲刚出生的孩子生病住院,花了2.8万元,但因为孩子没来得及参加医保,所有的医疗费用都由自己负担。林超拿出税务部门制作的医保宣传册告诉她,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90天内落户参保,可以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医保待遇。通过三都澳海上医社保服务站微信群,林超现场连线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帮助陈美玲办好孩子的参保登记,并辅导她通过“福建税务”微信公众号的缴费渠道顺利缴完了费。“现在国家的医保政策确实好,缴费也方便。”陈美玲高兴地说。

每次“出海”,林超和同事都有一项常规工作——开展医保缴费宣传。“这项工作听起来简单,却非常重要。”林超介绍说,“很多渔民医保参保意识不强。渔民常年在海上劳作,环境相对恶劣,台风天也多,其实更需要这份保障。”

从陈美玲家离开,林超和杨毅抓紧时间,对照未缴费名单入户走访。林超介绍说,每年12月份是医保缴费高峰期,福建省的延长缴费期于2月底结束,到现在还有几户渔民的医保没有缴。“我们再多跑几趟动员一下,让他们把医保缴上,踏踏实实过个年。”他说。

最后一站,林超和杨毅照例前往海上医社保服务站。服务站内安装了自助办税设备,由于受海风侵蚀消耗较大,每个月税务干部至少要上两次渔排对设备进行检测检修。二人检查自助办税终端,测试远程视频咨询功能,整理政策宣传文件,换下被海风腐蚀的宣传面板……“服务站就是我们的阵地,老百姓遇到困难有地方去,能随时找到人,他们在海上工作生活就会更安心一些。”林超说。

一番忙碌后,回程已是傍晚。抬眼望去,茫茫大海中,渔船灯火星星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