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的我最盼望过年,不只是奔着添新衣、尝美食,更期待着父亲手工制作的灯笼。
每到过年前后,父亲就开始张罗着为我们兄弟几个扎制灯笼。父亲有一门编织的好手艺,为我们扎个灯笼自然更是简单。
从竹园里砍下选好的竹子后,除去竹竿上的枝蔓,浑圆的竹子在父亲的飞刀中,瞬间变成一条条韧性十足的篾条。接着开始扎制灯笼模型,筒子灯、方灯、走马灯……
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糊纸了,糊纸也是扎制灯笼的关键环节。父亲通常会提前备好白纸和彩纸,筒子灯就用薄的红彩纸将灯笼模型表面滚圆,灯亮起来时红彤透亮,蕴含着日子红红火火。有时,奶奶和母亲还会用彩纸裁剪出十二生肖图,父亲将这些栩栩如生的生肖剪纸轻轻贴在白纸的底面上,再配以油灯捻子和手柄,一只崭新的灯笼便做好了。
记得我第一次提筒子灯,看到红红的火苗,还略显胆怯,父亲一把牵起我的手,我这才敢挑起灯笼。不想,从此我就爱上了打灯笼。每到过年,夜色刚起,我便着急地让父亲点亮灯笼里的油捻子,直奔村南的晒场。很快,伙伴们都聚拢来了,大家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比美”,谁也不服输。但我总觉得,还是父亲做的十二生肖灯笼最好看!
后来,我长大了,告别故乡,走上工作岗位,娶妻生子,在豫南的一座小城安下了家。转眼间,儿子也渐渐长大,一如童年的我特别喜欢灯笼。可惜,我没能学会父亲的手艺。每到农历新年,我会去市场上为儿子选一盏灯笼。每每看到儿子提起灯笼爱不释手的样子,就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近些年,伴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映入人们眼帘的已不再是一盏一盏的灯笼,而有了灯笼的万博会——灯展,融入当代声、光、电的科技元素,那流光溢彩的画面,已非昔日手制灯笼所能比拟。长龙灯踏上祥云,老虎灯跃向天空,是对来年的希冀;走马灯如万马奔腾、嘚嘚声响,昭示着在新的征程上,不用扬鞭自奋蹄;牛灯则见黄牛躬身埋首,踔厉奋进,象征着脚踏实地、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回想起儿时,父亲用长满茧子的手,牵着我第一次提起灯笼时的情景,不觉有汩汩暖流涌入心扉。灯笼,于我而言,已成为童年永远珍贵的记忆。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西平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