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庄村里开启“世界年”

2024年02月06日 版次:02        作者:本报记者 孙丽娜 胡冰

1月26日,农历腊月十六,正是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的时候。而在全国有名的专门生产“年味”的村子——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霍庄村,整洁的村道上却看不到几个人。“春节前一直到元宵节,是出货的高峰期,村子里没有什么闲人。”霍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霍军政说。

霍军政所说的“货”,指的是我国民间庆祝农历春节等传统节日时,举行舞龙、舞狮、踩高跷等社火活动所用的道具。霍庄村是全国著名的社火道具专业村,这里的社火道具制作技艺自清末至今已传承上百年。

2023年底,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民俗活动超越传统华人社区,成为全球性文化盛事。这也使得霍庄村的社火道具生意比往年更红火,今年销往国外的订单比往年攀升了3倍。

推开村民陈俊甫家的大门,一个个“威严无比”的龙头映入眼帘,利牙外露,红舌翻卷,龙须上扬,栩栩如生。陈俊甫今年58岁,是村里做舞龙道具公认的好手。他和妻子,还有几个工人正在娴熟地编扎着手中的舞龙,一刻也不敢耽误。

“目前俺家的这个订单已经排到春节后了,这几天我都不敢看手机,不敢接新单,根本做不过来。春节期间,可能也只能休息一两天吧,得把货都赶出来。”陈俊甫随手拿起一个灯光舞龙介绍道,2016年以后,村里电商兴起,他家开了网店,儿子陈阳负责发快递给各地的客户。现在不管是在我国的台湾地区,还是在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他们家的传统舞龙和灯光舞龙都卖得很好。“跟往年相比,今年订单量增长了60%,国外的订单尤其多。”说这话时,陈俊甫眉眼间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距离陈俊甫家不远处,是舞狮制作专业户霍云龙家。走进院子,只见霍云龙正在给舞狮上颜色,提笔、描画,一气呵成。霍云龙向记者介绍:“一个手工舞狮制作下来要经过15个步骤,上色是当中的第5道工序,颜色上完要等颜料干了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等待颜料变干期间,霍云龙赶紧拿出手机,处理自家电商平台的新订单。

霍云龙是个“00后”,也是家里的第三代舞狮技艺传承人。大学毕业后,他直接回家帮着父亲做起了社火生意,一年有40万元左右的收入。

“爷爷那辈儿是有人买时才制作,俺爸那时候是做好之后自己找销路,我现在是坐在家里就能把货卖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在霍云龙眼里,自己手中的画笔、颜料,如今已经变成他对家族手艺传承的一份责任。“社火道具制作是咱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技艺,总得有人去传承下去。”霍云龙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霍庄村,像陈阳、霍云龙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社火老手艺,将一批批社火道具打包装箱,发往世界各地,把中国文化“讲”给世界听。目前,霍庄村从事社火道具加工的有280多户,产品近400种,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带动该村和周边村庄村民近2000人从业,年交易额近2亿元。

村委会主任霍军政说,这几年国家政策好,村里的社火经营户基本上都享受了税收优惠。许昌市税务部门还专门为村里配备了“首席税务服务员”,开设了线上微信群,大家有什么税收上的问题在群里一问就解决了。

“国家政策好,村里的年轻人争气,春节又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了。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把中国龙‘舞’向全球,把社火文化传播到全世界,让世界分享‘中国年’。”说起新年新期待,霍军政有点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