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2024年的9项重点工作,其中就包括“围绕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近期,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对2022年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收数据展开分析,梳理贵州省创新资源的配置情况,提出促进贵州省创新水平提高的建议。
财政支持促进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税式支出是在现行的税制结构下,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某些纳税人或其特定经济行为给予税收优惠,从而减少税收收入的间接支出,可以反映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给予企业的财政支持。
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贵州省政府税式支出力度不断提升。2022年贵州省46951家抽样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税式支出为4.91亿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4.88倍;2022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式支出占贵州省46951家抽样企业企业所得税金额的2.74%,相较2017年提高了2.06个百分点。
企业创新投入大幅增加。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创新投入规模增长迅速,2022年贵州省46951家抽样企业的研发费用规模高达39.44亿元,相较2021年增加了12%,相较2017年增加了346.8%。创新投入强度显著提升,2022年贵州省46951家抽样企业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金额为0.3%,相较2021年增加了0.01个百分点,相较2017年增加了0.18个百分点。
在创新激励政策的加持下,贵州省研发费用规模逐年增长。根据我国统计年鉴数据,从西部地区来看,贵州省2021年的全社会研发费用为180.35亿元,在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中超过了甘肃省(129.47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8.31亿元)、宁夏回族自治区(70.44亿元)等5个省(自治区);贵阳市研发费用达87.32亿元,超过遵义市(22.4亿元)、六盘水市(12.7亿元)等,在全省排名首位;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从国际水平来看,贵州省2020年的研发费用(23.44亿美元)甚至超过了斯洛文尼亚(11.5亿美元)、卢森堡(8.35亿美元)等发达国家。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于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创新的支持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创新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盈利能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税式支出每增加1万元,能够使得贵州省创新企业营业收入增加约12.43万元。
产业链价值位次不断攀升。2022年贵州省纳税申报抽样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为796.05亿元,是2017年的2.65倍,占全部抽样企业营业收入的6.13%,较2017年增长了3.06个百分点;2022年贵州省纳税申报抽样企业中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达668.38亿元,是2017年的2.79倍,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83.96%,较2017年增长3.12个百分点。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基于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创新的支持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创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税式支出每增加1%,能够使得创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00178%。新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转化为专利数量的提高,2022年贵州省全省新增有效发明专利3721件,其中贵阳市新增2642件,占全省新增有效发明专利的71%,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位列全省第一。
企业创新主体蓬勃发展。目前,贵州省支持企业主体研发创新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创新主体蓬勃发展。2022年贵州省纳税申报抽样企业中有研发费用的企业为594户,相较2017年增加了430户,增加了2.62倍;有研发费用的抽样企业户数占比从2017年的0.35%提高到2022年的1.27%,提高了0.92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成科技创新重要支撑,2022年贵州省小规模抽样企业的研发费用为0.44亿元,相较2017年增加了4391.53倍,远超大规模企业平均增速。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2022年贵州省纳税申报抽样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289户,相较2017年增加了172户,增加了1.47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总企业的比例为0.62%,相较2017年增加了0.37个百分点,增加了1.47倍。
头部企业科技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研发创新投入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而且没有研发投入的技术落后企业也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头部企业而获得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头部企业的研发强度越高,没有研发投入的技术落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
贵州省创新高地建设面对的挑战
在贵州省创新高地建设中,需要关注创新强度不高、专利质量不高、政策动力弱化等挑战。
从研发强度来看,虽然贵州省创新投入不断增长,但研发强度的表现仍不理想,尽管2021年创新规模高于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西藏西部地区五个省(自治区),但研发强度(0.92%)低于宁夏回族自治区(1.56%)、甘肃省(1.26%)以及陕西省(2.35%)、四川省(2.26%)、云南省(1.04%)、内蒙古自治区(0.93%)。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最开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强度,但随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逐步提高,政策边际效应减弱,研发强度增幅放缓。
从专利质量来看,贵州省授权专利规模较大,2021年贵州省的专利授权总量达39267件,超甘肃省(26056件)、内蒙古自治区(24362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178件)等西部地区6个省(自治区),但专利质量有待提高。从发明专利占比来看,2021年贵州省的发明专利占比为7.19%,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12.54%)。
调研还发现,尽管部分企业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认定,却自愿放弃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企业担心自身“高新技术”的含量不高,可能会引发税收风险。
推动贵州省创新高地建设的建议
发掘科技创新潜力,不断提升创新强度。发挥贵州产业优势,研究完善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机制,强化科创企业融资支持等,鼓励自主创新研发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价值体系。同时,可以借鉴日美等国,将研发费用加计抵减政策基于研发费用增量执行,如对于研发费用增长速度快的企业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使得财政扶持资源向研发投入增速较快的企业倾斜,不断提升研发强度。此外,优化人才吸引政策,在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研究支持举措,吸引高科技人才,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激发产业创新能力,构建质量激励体系。借鉴发达国家“专利盒”制度对创新质量的激励逻辑,对企业发明的高质量专利,根据企业由高质量专利获得的利润多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积极引入高质量的专利服务机构。将高质量专利的激励举措作为贵州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抓手,激励企业由创新数量向创新质量转化,也激励企业将更多高质量专利注册到贵州。
提升创新引领动力,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新突破。以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技术交流为契机,以提高创新投入强度、提升专利质量措施为抓手,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积极培育大批高质量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头部创新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沟通交流机会,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目前行业中生产力较为落后的企业或者没有条件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可先通过模仿学习行业中的先进企业来提升自身的生产率水平;对于已经通过充分模仿学习来获得技术进步或是已经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非创新企业,鼓励其从模仿型企业转为创新型企业。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