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真实有效的企业“创新指数”

2024年02月07日 版次:06        作者:田志伟 汪豫

税收大数据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为分析企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指标,不但能够直接对企业创新情况进行分析,还能够用于计算其他评估企业创新情况的指标。

从创新投入的角度来看,基于研发费用能够分析企业的研发投入的绝对规模、相对规模和投入结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可以衡量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企业研发费用中材料费用、人员薪酬等比例关系可以揭示企业创新投入的结构特征。此外,从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入手,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购进、营业成本,能够从一定层面反映创新投入水平。

从创新产出的角度来看,企业的无形资产增量、技术转让收入、技术开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等指标都能够体现企业创新产出的能力。基于税收数据测算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反映出企业生产效率水平的进步。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也能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创新产出水平。

税收大数据为分析企业创新情况提供了丰富指标,能够构建一套基于税收大数据的创新指数,对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创新领袖、潜在“核爆”企业等。创新指数能够被用来挖掘微观企业存在的创新短板,为纾困解难提供思路。

创新指数的构建是系统性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确定一段基期,根据基期内的历史数据来分析和识别创新企业的典型特征;第二部分,设计指数框架,明确指数包含哪些维度的内容,能够从哪些方面展开;第三部分,基于税收大数据,运用经济学逻辑,选取一套能够识别和判断创新典型特征的指标体系;第四部分,指数的运用,包含数据的处理、指数的计算及计算结果的运用。

税收大数据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有助于实证检验创新政策的激励效应和创新对企业的影响。中央及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的扶持政策,定量分析这些政策的效果,对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具有启发意义。

计量评估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和可靠的政策评估结果,但是对于实证数据的要求较高,税收大数据在时间和颗粒度层面都能够满足计量评估的需求。基于税收大数据,运用诸如面板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等计量评估方法,一方面能够检验创新激励政策是否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检验企业创新是否能有效带动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