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年馍“蒸蒸日上”

2024年02月09日 版次:03        作者:记者 裴石明

本报讯 霍州年馍,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特色食品,被称为“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

春节前,记者来到山西省霍州市的山西绿和祥食品有限公司,实地探访霍州年馍的生产线。走进车间,一股麦香扑鼻而来,数十米长的流水生产线一字排开,发酵室传送出来的大块面团被自动切分,再由50多名工人熟练地揉捏、造型、装饰,一个个造型精美的年馍便被送入大型蒸箱。生产线末端,工人们将一排排制作好的年馍分拣、包装,麦香四溢的年馍映衬出浓浓的“年味儿”。

“每一个年馍都是我们的骄傲。”绿和祥食品负责人闫玉龙自豪地说。临近年关,是霍州年馍行业热火朝天“备战”年货的高峰期,也是闫玉龙最忙碌的时候。“我们工厂正加紧生产,提高产量,保证供给。”

闫玉龙说,这些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和税务局的服务,2023年,企业享受各项优惠,减免税款10.5万元,为将来发展增添了助力。

“税务上的事我很放心。”闫玉龙说,霍州市税务局干部经常为企业送政策,辅导办税,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如今,霍州年馍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名片。绿和祥食品作为其中的一员,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为许多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年馍产业的繁荣发展,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闫玉龙说:“我们公司年加工量20万公斤,产值500万元,平时能带动50多人就业,逢年过节还需增加到80人才能满足市场需要,一年收入五六万元没问题。”

“我们的年馍采用优质原料,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标准。”闫玉龙说,“我们将继续秉承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美味的年馍。”

如今,霍州正全力打造“霍嬷嬷”年馍品牌,小年馍已然做成了大产业,通过线上、线下推广,产品远销到北京、石家庄、太原、新疆、海南等城市,年馍产量达2000万公斤,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拉动当地7000多名农民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