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英国政府宣布,为保障英国二氧化碳零排放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防止其他国家或地区对英国可能造成的碳泄漏,决定自2027年起对出口到英国的铝、水泥、陶瓷、化肥、玻璃、氢气、钢铁等产品实行碳边境调节机制。这一机制实质上是一种“碳关税”,征收的基本依据是以出口到英国的上述产品的碳排放量为基础,乘以英国当时的碳排放交易价格与出口国碳排放交易价格的差额。这一制度旨在保证出口到英国的上述产品所负担的碳排放费与在英国本土生产相同的上述产品所负担的碳排放费相同,从而消除境外因为碳排放交易价格不同而带来的商品竞争力差异。
英国宣布实行碳边境调节机制并不令人意外。为尽早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目标,英国政府于2021年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进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并向电站、工厂以及航空公司等收取碳排放费。2023年末,英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中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额度的交易价格约为36.6英镑(1英镑约合9.08元人民币),而同期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中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额度的交易价格约为57.26英镑。欧盟的碳排放额度交易价格要高于英国碳排放额度交易价格。也就是说,在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企业排放每吨二氧化碳所负担的成本要高于同期的英国,这显然增加了欧盟企业的负担,降低了欧盟企业生产相同商品的竞争力。
为打破这种不平衡,保护欧盟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出口到欧盟境内的商品按照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加征碳关税,使得欧盟境内、境外生产相同产品所负担的碳排放费相同。欧盟将于2026年开征碳关税,可以预见,在欧盟实行碳边境调节机制之后,出口到欧盟的上述产品将被加征“碳关税”,降低了向欧盟出口该类商品的吸引力。届时,如果英国不实行碳边境调节机制,很可能将成为这些高碳排放产品的“倾销地”,从而造成对英国的碳泄漏。
从英国以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建立过程和实施时间来分析,英国建立并实行碳边境调节机制是应对欧盟的举措。尽管英国宣布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时间仅仅比欧盟晚了一年,但英国国内相关企业和组织仍然感到不安和焦虑。目前,英国碳排放额度交易价格远低于欧盟,如果这一差距继续存在,那么到2026年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时,英国企业出口欧盟的所有产品都将被征税。
目前,全球约有27%的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国际贸易商品有关。可以预见,在2026年以及2027年欧盟以及英国对进口产品加征碳关税之后,可能出现新的一轮围绕碳排放的贸易战。因为当贸易伙伴建立了碳边境调节机制之后,另一方就不得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欧盟以及英国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之后,美国表示一旦对美国商品征收“碳关税”,将对来自对方国家的商品加征关税。在碳边境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可能形成“绿色的贸易壁垒”。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能力相对落后,特别是降碳能力相对较差,面对发达国家高额的“碳关税”将处于不利地位。
从我国与英国及欧盟的贸易关系来看,此次英国以及欧盟宣布实行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我国的影响较小。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对英国出口额只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3%,且我国对英国出口的产品中以电机电气等设备和核反应堆、锅炉等器具为主,但仍应做好准备,以此为契机采取积极措施努力降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一方面,应做好碳排放足迹管理。碳排放足迹管理是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第一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自2023年10月1日起凡向欧盟出口碳边境调节机制所覆盖商品的企业必须向欧盟报告该商品的碳排放数据,作为以后征收碳关税的基础资料。我国企业应顺势而为积极做好碳足迹管理,为今后积累碳排放基础数据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绿色降碳技术。在引导企业努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的同时,还应关注其上下游企业及贸易伙伴的降碳能力,从整个产业供应链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产业的绿色发展,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