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睫毛第一镇”的“美丽”生意

2024年02月23日 版次:02        作者:本报记者 胡海啸

春节期间,在山东省平度市,自然单簇款、浓密整排款,人造毛、水貂毛,黑色、棕色、彩色……款式各异、材质不同、颜色多样的假睫毛,正被运往四面八方。

走在“中国睫毛第一镇”平度市大泽山镇的街道上,放眼望去,睫毛企业遍布两旁。难以想象,这样一座座小小的睫毛工厂,竟能撑起全球80%的假睫毛销量。

记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农户就开始通过家庭作坊式的形式从事假睫毛的生产加工。时至今日,在平度317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睫毛产业经营主体达5000多家,可生产加工各种睫毛品类3000余种,年生产1.2亿副对毛、133万盒嫁接假睫毛,生产份额占全球的80%,产值已突破百亿元。

在遇见美睫毛工厂,社区网格员和税务网格员联合开展“新春送‘服’到基层”活动,网格员将一幅幅手写的福字送到职工们手中,并现场就个体工商户关心的个人所得税“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等税费政策讲解答疑。

“我们对开发票、申报等流程都不太懂,税务网格员手把手辅导我们操作。”遇见美睫毛工厂负责人姜瑶瑶告诉记者。

在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平度市美妆睫毛协会会长、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负责人韩松明介绍,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集产业、商贸、生活、人才、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推动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加工制造与下游电商销售等环节互联互通,将“小、散、乱”的睫毛手工作坊集聚整合,形成平度睫毛的整体品牌效应和全产业链闭环运营。

“税收大数据在连接睫毛产业链上下游断点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韩松明说,“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收集分析睫毛产业生产经营配套需求,用信息链贯通上下游产业链,帮助睫毛企业进行产供销对接,在睫毛产品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增强议价能力方面帮了大忙。”

在青岛睫发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春节期间,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条“化纤拉丝”眼睫毛生产线正式开工生产。

原来假睫毛制作链条漫长,一副两厘米左右的假睫毛,需要经过9个步骤“压毛、合毛、上线、切毛、卷管、定型、剥管、上托、包装”才能出厂。“近几年,公司累计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932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研发项目顺利推进。特别是‘化纤拉丝’眼睫毛生产线运行后,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效率提升了3倍。”公司负责人杨淼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