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税链长”

2024年02月28日 版次:07        作者:王卫森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全国唯一以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区内聚集着32家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税务局以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切入点,将税务服务和管理与产业链相融合,着力打造“税链推动、众链聚合、赋能创新”的“税链长”机制,在强化行业管理、防范政策风险、提升服务质效等方面积极探索尝试。

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从税收数据来看,随着航天产业发展,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能,产业集群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链条不通畅,尚未形成聚合效应。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土壤,是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的基础条件。虽然目前辖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正在稳步恢复,但由于成本不可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仍然面临目标客户不易寻找、供应链不顺畅、订单减少等现实困难。

二是企业个性化涉税需求不断增大。经调研,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小型初创企业对税务部门的主要诉求是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助力其“破土生长”;中型及拟上市企业主要诉求为提升其财务核算水平,助力其“强筋壮骨”;大型企业主要诉求是重大业务事项稳步推进,助力其“扬帆远航”。此外,由于研发费用项目多、支出杂、归集难等问题,各类型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对税收政策掌握不全面、判断申报时未尽享的情况。

三是税收政策创新激励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创新是补短板、锻长板的重要路径,是传统产业升级、产业基础再造的必由之路。税务部门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航天装备制造业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认识,主要从财务管理和税种申报的角度出发,对各税种之间的政策延伸和衔接掌握不够全面,导致优惠政策享受和经营业务开展未能高度同频同步,阻碍了其创新发展步子,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税链长”链出发展新动能

针对企业的需求,航天基地税务局扎实践行西安市税务局“科技创新税链”工作机制,深化“链式”思维,把纳税服务和风险防控精准嵌入产业链各环节,通过“税链+产业链”联动,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的“组合拳”,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五图双中心”为架构,链上效能“提起来”。在深入调研航天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绘制“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五大图谱,即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图、税收政策落实图、税收政策税务管理机制图、“税链长”组织架构图、分环节政策触发机制图;设立“两个中心”,即纳税服务调度中心、涉税风险处置中心;“一把手”链头牵引、分管局长全链协调、税源管理和业务部门链尾发力,通过“政策落实—风险防控—事项保障”的闭环工作链,促进税务服务和管理与产业链相融合。

打通供需“毛细血管”,链条产业“活起来”。利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平台,为企业精准匹配上下游关联企业和厂商,实现产销对接和优势互补。积极撰写行业分析报告,搭建交流平台,拓展与商务、财政等外部门“协同链”,发挥区内成长性好、社会性佳、产业带动大的“链主”企业“虹吸效应”,吸引链上外部企业向航天靠拢,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抱团取暖”。辖区企业西安航天时代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征地287亩用于探索建立智慧园区,目前已吸纳多家产业链关联企业入驻园区,逐步建成了快速设计、先进制造、智能决策一体化的智慧园区,形成了联合开发、利益共享的新业态。

融合贯通政策帮扶,链中企业“强起来”。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是辖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由于军工企业免税政策的调整,导致税负逐步增大,制约了企业发展。为帮助其摆脱困境,航天基地税务局聚焦产业链“生产制造”和“应用”两大环节,辅导该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有效支撑创新发展,帮助企业从单一研发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向航天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生产一体化发展之路。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