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回大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南的百泉湖碧波荡漾,跨湖而建的百泉大桥上,游人三五成群,悠闲漫步。百泉自2021年夏季稳定复涌,源源不断的活水蓄满了百泉湖,滋养着鱼虾繁衍。
这是邢台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久久为功的成果。在该市一体化推进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统筹和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邢台市税务局加强与财政、水利等部门沟通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顺利完成水资源税纳税人取用水信息的移交工作。同时,依托河北省水资源税取用水信息管理系统,与水利、企业三方联动,实现水量在线监控、取用水量核定、税源信息共享、税款催报催缴的全流程、网络化管理。税务部门还在邢台全市20个办税服务厅设立水资源税申报咨询岗,通过现场辅导、远程帮办、服务回访等方式,为纳税人提供一对一服务,快速解决企业在水资源税征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去年,邢台市税务局共征收水资源税6800余万元,其中地下水水资源税近1900万元。
“感谢税务干部普及宣传水资源税优惠政策,与2021年相比,公司缴纳的水资源税减少了近74%。我们将把节省下来的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水循环产品升级、技术研发和厂区环境治理中。”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说。据了解,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有限公司引进纳滤膜水净化处理系统,自主开展技术攻关,实现采矿疏干水“零排放”。
为了实现“自觉节约用水、主动转换取水、资源重复利用”的目标,邢台市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加强对辖区高耗水行业的调研,为企业辅导水资源税有关政策,帮助企业算好采用地下水与采用公共供水成本差异、投入节水设备与实现长期盈利综合效益“两笔账”,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用水管理,采取保水开采、井下封堵、井下注浆、新建中水回用处理厂等节水措施,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对供水主管道、污水站中水与浓水管道进行架空改造,使年节约用水达到8.6万立方米。同时,该公司建设4座污水处理站,使吨钢耗水量降到约1.9立方米,用水成本大幅降低,水资源税负逐年递减,从“用水大户”变身为“节水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