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始发。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重庆税务部门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税务总局要求,认真梳理涉农税费优惠政策,组织助农服务队、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走进乡村,讲解助农税费优惠政策,帮助村民修缮农业基础设施,联合农委等部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助力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科技加持“抢春忙”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近日,重庆税务部门积极走访涉农企业,宣传讲解批发零售农机免征增值税、农业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春耕春管质效。
在重庆市铜梁区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收割机、无人播种植保机、旋耕机等“网约农机”正紧锣密鼓地耕地、插秧、施肥。“借助网约农机翻耕速度快,旋耕机加上人工每亩还不到100元,费用比自己用小型手扶式旋耕机还低。”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村民周光民说。
据了解,今年春耕期间,龙瓖供销集团在全区推出农用机械网约共享服务,对全区重点农机登记入网,统一调配农机资源,工作人员在手机下单就能调配农机手驾驶农机到田间作业。
“我们对购买农机可以享受哪些税惠政策有点吃不准,税务干部很快就上门讲政策,提醒注意事项。”该公司负责人汪林表示,去年以来,公司累计享受从事农业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12万元,公司把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购进农机设备和升级联网系统,提升网约农机春耕作业能力。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消息,今年重庆预计投入106万台(套)农机具,助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重庆税务部门依托网格化服务,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一对一解决涉农企业税费疑难问题,助力其提升农机化水平。
“广袤的农场、大数据和物联网、电子商务、手机APP,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智慧农场’。”在沙坪坝区中梁镇开心农场,重庆雪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伟介绍,传统农业工作强度大,作物产量完全受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而“智慧农场”安装了环境监测、气象预警、远程智能喷灌系统等智能设备,减少了极端天气对作物的影响。
“这些智能设备需要一次性投入50万元,每3年得更新换代,软件维护费用每年15万元。2023年公司享受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业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超128万元,让公司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智能设备中。”李伟说。
驻村干部“保春耕”
近期,重庆税务系统上百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结合所在村社实际,通过“农民夜校”、入户指导等方式送技上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协调解决种子、有机肥、农膜等农资方面的实际困难,助力做好春耕备耕。
“苗床行距25厘米,沟深25厘米,每隔3厘米左右摆放1根插条,1/2~1/3部分插入土内,上端露出5厘米~8厘米,再压实、浇水。”在重庆市秀山县钟灵镇云隘村“农民夜校”,村第一书记陈夕才向村民讲解山银花种植技术。陈夕才是国家税务总局秀山县税务局的一名干部,已连续9年担任该村第一书记。
“此前因为极寒天气,影响了扦插的山银花成活率,眼看就要进行新一轮扦插,大家心里有点没底,陈夕才咨询了县农委专家,又在网上自学山银花扦插育苗知识,他学完后又给大家讲解如何插杆。”云隘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旭介绍,截至目前,云隘村山银花种植规模相较去年增加了800多亩,种植面积已达3200亩,扦插育苗工作已经完成了60%。“春耕播种打好了基础,我们对今年的丰收信心满满。”陈旭说道。
聚焦春耕期间涉农企业和农户遇到资金、设备、用工、用电、用水等方面问题,重庆税务系统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与当地村支两委一起,协调相关部门积极解决,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
“眼下正是辣椒育苗的关键时期,但是我们的育苗大棚配电设施不健全,影响了春耕进度。”近日,重庆市梁平区税务局派驻云龙镇人民村第一书记胡鹏走访重庆聚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吕尚奇说出了公司的困难。
了解到这一情况,胡鹏第一时间向区供电部门和镇上相关部门反映公司用电需求,在多部门协调下,帮助公司顺利签订高压新装合同,完成供电设施改造,保障了春耕育苗进度。“解决了用电问题,公司春耕播种进展顺利,目前已种植辣椒130余亩,预计年产值突破100万元。”吕尚奇说。
截至目前,重庆税务系统已选派142名税务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持续帮扶45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涉农经营主体及农户需求,精准高效落实惠农税费政策,持续优化纳税服务举措,为农户农企办实事、解难题,全面助力春季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