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的使者。在溪流解冻、燕子剪水的时候,柳那纤细的枝条便孕育了春的生命。
冬的凝重,让儿时的我总是期盼春的到来。春燕来了,我几乎天天要到东河堤上看柳,柳绿了,春便暖了,我也可以脱去那厚厚的棉衣棉裤,放飞年少的心情。
河堤上有杨树、槐树、柳树,还有茅草之类,守望着河水变幻。初春的杨树,仍然坚挺冷面;初春的槐树,还是老态龙钟;初春的茅草,更是萎缩得要趴下。唯独柳树萌动着春的气息。
我爱初春的柳,她的枝条由冬的赭灰走向春的紫绿,焕发出青春的魅力,如同我脱去厚厚的棉衣那样潇洒飘逸,仿佛丽人飘然而至,令人心驰神往。柳枝萌芽,真是叫人心醉:那一点点嫩黄,使我想起姥姥炕头上刚刚啄破壳的小鸡,露出可爱的嫩喙,仿佛嗷嗷待哺的孩子,在细碎的叫声中滋生出生机和活力。
于是,柳哨响了,这是春的呼喊,清脆、甜润。杨树的枝条也能做哨,响声却是雄浑、沙哑。柳枝青青,柳芽含苞待放时,正是做柳哨的最佳时机。随意折一段柳枝,用手轻轻扭转,青青的柳衣便整个儿毫无破损地脱下来。柳哨响了,那是对柳之奉献的歌唱,也是对春天的赞美。
吹着柳哨,我们去上学;吹着柳哨,我们去挖野菜;吹着柳哨,我们去牧羊……似乎,是柳哨,伴着我们从春走到冬,又从冬回到春;是柳哨,伴着我们一天天长大。
年少时,不谙世事,处处见柳,却不知柳的魅力。年长了,方知其貌不扬的柳,居然有着那么丰厚的人文积淀。以柳作词的有很多,如柳眉,形容女子细长秀美的眉毛。王衍《甘州曲》诗曰:“柳眉桃脸不胜春。”如柳眼,形容女子睡眼初展。李商隐《二月二日》诗曰:“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如柳腰,形容女子腰肢像柳条一样柔软。韩偓《频访卢秀才》诗曰:“柳腰莲脸本忘情。”以柳为书名的有《柳边纪略》《柳南随笔》《柳荫记》等等。以柳为戏剧、曲牌名的有柳琴戏、柳子戏、柳青娘、柳摇金等等。
赞美柳的诗句则更多了:李白有“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杜甫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有“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晏殊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苏轼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陆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有陶渊明植柳五棵于宅旁,故号称五柳先生,还有柳下惠食邑在柳下,以能讲善辩著称,皆成千古佳话。
柳,意味着冬去春来江水暖,倾听过多少文人论古今。梦里的家乡既远又近,是柳的婀娜多姿让它变得更加亲切而富有诗意。那是我的摇篮,我的憧憬,深藏着我对儿时那段岁月深深的思念。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日照市税务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