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现有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173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2项,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已经成为山西一张亮丽名片。为推进非遗项目的高质量传承和发展,山西税务部门持续提升办税缴费服务质效,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
山桃核编织“传”下去
我国民间一直有悬挂桃符、佩戴核桃手串的习俗,旨在辟邪保平安。山桃核手工编织是将晾干后的核桃打孔穿绳,编织成造型各异的工艺品,这一手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继承了古老工艺,还在山西隰县焕发出新的光彩。隰县龙泉镇弘盛源山桃核加工专业合作社以加工核桃编织品为主,合作社创始人、山桃核手工编织非遗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冯军龙坦言,“传承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依然会坚定地走下去,我的目标就是让外面人知道,隰县有个非常好的东西——山桃核编织。”说起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冯军龙表示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我们从来就没有担心过办税问题,税务干部会定期上门讲解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解答涉税问题。”冯军龙说,“现在手机上就可以开发票,省去了进城办税的麻烦。”
为更好地服务非遗企业,国家税务总局隰县税务局成立了“非遗助企专家团队”,走访辖区非遗企业的特点和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量身打造精准政策宣传辅导服务,定期为包括弘盛源山桃核加工专业合作社在内的10余家非遗传承企业解答涉税问题。如今的合作社已经吸引了1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其编织的按摩枕头、挂件、手串等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
木偶戏“活”起来
在临汾市浮山县的一间老戏台上,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在传承人吴春安的手中“活”了起来。浮山地区是木偶戏的盛行之地,其木偶融合了杖头、提线等多种技艺,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吴春安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艺人,从1960年起便师从浮山木偶戏大师王绍禹,60多年里潜心研习木偶艺术。他还记得,木偶戏的发展也几经沉浮:“曾经一段时间,非遗文化产业更新缓慢,木偶戏的传承面临严峻考验。但幸运的是,国家近年来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产业扶持。”临汾税务部门主动走访浮山木偶剧团,了解企业非遗传统技艺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辅导。
“过去几年,合作社享受到1万余元的税费红利,大家有信心将木偶戏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吴春安说。
花葫芦“雕”出彩
在千年古县曲沃,浍河之水静静流淌。2009年,曲沃花葫芦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曲沃匠人手中,葫芦这一寻常之物经过打磨、彩绘、雕刻等一系列工序,成为“福禄”“平安”等吉祥寓意的化身。
郑亚辉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曲沃县福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特邀产业顾问。谈到非遗文化的发展之路,他说:“缺钱缺人一直是非遗传承绕不开的难题。”为帮助合作社解决这一难题,当地税务部门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帮助合作社牵线搭桥,助力合作社对接市场渠道、打开销路。“我们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他们培训烙画、彩绘、雕刻等技术工人30余名,共同将曲沃花葫芦发扬光大。”郑亚辉说。
日前,针对合作社需要,临汾税务部门专门开展了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辅导。“税务干部专门为我们上课,听了之后觉得心里更有底。”曲沃县福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杨建丽说,合作社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延伸葫芦加工产业链条,实现规模化种植和升值化雕刻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