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2023年全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与上年持平。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319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
一座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涉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变革,需要各地紧扣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蹚出一条可行之路。据《经济日报》近期报道,甘肃省敦煌市近年来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低碳敦煌”正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数千年发展历史中,敦煌孕育出了人类艺术文化瑰宝——莫高窟,还拥有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以及具有“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奇观的鸣沙山月牙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使得敦煌成为享誉国际的旅游名城。不过,旅游业对生态环境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决定了敦煌不可能大规模地发展重工业等产业,必须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此情况下,敦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据了解,敦煌地处库姆塔格沙漠边缘,当地年日照小时数3258小时,年辐射总量6882兆焦耳/平方米,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8600万千瓦;风能资源等级为1级,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2800万千瓦。基于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敦煌充分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风电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50%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有效激励经营主体不断加强对太阳能、风能富矿的“采掘”。
“我们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敦煌,除了这里有丰富的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税收优惠政策资源也很丰富。”首航节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朱生玺说,他们企业仅2022年以来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的规模就达到2300万元,给力的税惠资金为企业更新机组设备、升级改造系统技术等提供了坚强保障,促使企业的年发电量节节攀升,2023年发电量达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不仅首航节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其他入驻敦煌光电产业园区的企业,也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助力下不断向“绿”前行。数据显示,敦煌光电产业园区80%的企业已经实现盈利,2023年园区企业纳税额达1.5亿元,成为敦煌经济新的增长点;敦煌全市已建成光电项目装机达到167万千瓦,其中,光伏151万千瓦,光热16万千瓦;在建光电项目达36万千瓦。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自然环境的保障。由于地处沙漠边缘,敦煌莫高窟的安全一直受到风沙的威胁。近年来,敦煌市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加强生态修复和防沙治沙,当地企业也在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下积极投入到防沙治沙中。敦煌市凯祥实业有限公司承接了莫高窟顶草方格沙障维修项目,建设了40多万平方米的草方格沙障,对防沙治沙、保护莫高窟发挥了有力作用。“敦煌税务部门开展全程跟踪服务,不仅辅导我们享受了数万元税费优惠,而且及时为我们解决发票开具等涉税问题,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建设。”敦煌市凯祥实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瑞香说。
走在敦煌的街道上,所看到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大都是新能源车,这给不少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原来,为了推进低碳交通,敦煌市近年来通过财政补贴和新能源车辆购置税优惠等手段,激励各类经营主体购置新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数据显示,敦煌市在近两年全市城市公交、农村班线全面推行新能源车辆的基础上,从2023年4月起,又完成占比近30%的新能源出租车的更新升级。“在购车过程中我享受了1万多元的车购税免征优惠。换了新车后,不仅每公里的运行成本降至仅1毛钱左右,而且乘客更愿意乘坐,收入相比原来高了不少。”敦煌市全顺出租车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司机张师傅说。
“‘低碳敦煌’建设的经验表明,善于发挥和运用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对于促进一座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很重要的。”甘肃永诚税务师事务所所长万晓玲表示,我国已经建立起涵盖环境保护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多税种的绿色税收政策体系,从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两个方面发挥着调节作用。各个城市虽然自然环境特点、产业结构特点、能源结构特点等不尽相同,但税收从正反两个方面调节要素资源配置、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是相同的。“敦煌在绿色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样本。充分借助税收作用,因地制宜地加强探索,总能蹚出一条‘低碳路’。”万晓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