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税收大数据

激发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活力

2024年04月03日 版次:06        作者:王宝顺

新质生产力具备数字化、知识应用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税务部门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能力,随着税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税收大数据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带来数字化的生产力。数字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税务部门正在推动税收治理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完备的数字化平台,以及推动实现纳税申报、税费入库、发票管理、风险分析、检查处罚等税收征管各环节的数字化,大幅提高税务工作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例如,通过汇集各类涉税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风险分析模型,对偷漏税风险进行智能识别和预警,实现精准风险防控。税收大数据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税务部门本身正在开展的税收治理数字化转型,既是新质生产力在税务领域的体现,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激发知识等生产要素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激发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活力。通过税收大数据,能够提高税收执法和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税务部门通过对征纳双方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隐藏的税收规律、趋势和风险点,积累税收执法的专业经验,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基于税收大数据,还能对现行税收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模拟,以前瞻性的分析为制定科学的税收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税收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加强对税收知识和专业经验的汇聚和利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税务部门能够汇聚海量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行业规范、专业研究等知识资源,为税务干部和纳税人提供知识服务。税收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税收征管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进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好的知识支撑。

体现优化服务导向。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应用,持续优化税收服务,为纳税人提供更加精准和人性化的服务,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过大数据分析,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诉求和需求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可以根据不同行业、规模企业特点,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还可以对个体纳税人的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大数据支持下,税务部门不仅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融合,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全天候、无障碍的服务,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的预见性。如今的税费服务不再是被动响应,而是利用大数据挖掘纳税人缴费人的潜在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产品和增值服务,并提供超前适时的服务,主动为纳税人缴费人创造价值。例如,通过对纳税人历史数据分析,预判其可能面临的税收风险或享受的优惠政策。依托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税费服务,降低他们的遵从成本,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推动跨部门协同。通过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够促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高效配合。现在,税务部门已与其他政府部门实现了税收、金融、不动产、商务、社保、教育、医疗等多领域数据的互通共享,为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奠定了数据基础。例如,在大数据赋能下,税务部门与公安、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打击偷逃税行为,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加强对虚开骗税行为的监控。这种跨界协同有力提升了税收征管效能。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税收大数据正与其他政务数据进一步融合,为政府决策咨询、公共服务、风险防控等提供综合化数据支撑,助推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同时,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公共资源配置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重要力量。

随着智慧税务的推进,税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传统产业和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状况保持动态监测,对各行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结合税收政策进行精准调节,倒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同时,通过调整优化税收政策,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引导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此外,税务部门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各类涉税费事项的网上办理,大幅减少了纸质资料的使用,为节约资源和环保出了一份力。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