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风险排查、风险推送、风险应对、效果改进“四个有人管”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笔者认为,应坚持“以数治税”,将数据应用融入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着力构建税收风险全流程监管机制,不断筑牢风险评估防线,全面提升税收监管水平。
常态化开展税收风险分析,确保风险分析“有人管”。一是拓展数据来源渠道,强化数据应用。通过政府综合治税平台积极与房管、国土、住建等部门及各专业协会协商沟通,获取房产土地类企业生产耗能信息,支撑以数治税工作。同时,办税服务厅严把实名认证关,税源管理部门对报送的财务报表、申报表等资料的逻辑性进行审核,完善风险纳税人的信息台账,提高基础数据的质量。二是建立风险分析机制,精准筛查风险。根据本地税源情况,依托各级大数据平台,常态化开展多维度风险分析。对医药及医疗器械、纺织服装、虚开风险、“双高”人群收入、权益性投资企业等重点领域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识别。三是开展发票虚开风险日常监控预警。选取部分指标开展发票风险分析识别,筛查风险适时应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风险任务扎口统筹,确保风险推送“有人管”。一是设置风险任务统筹管理岗,明确任务推送职责。实行风险任务扎口管理,明确风险任务推送主体是市级风险管理部门,依托风险管理系统,分别承接上级推送的风险任务和同级各业务管理部门推送的风险事项进行“一户式”和“一人式”归集后统筹下发,各税费种管理部门和县区局不再自行推送风险应对任务。二是监管任务推送流程,强化任务推送责任。在任务推送后,市局风险任务统筹管理岗及时跟踪任务的流转,并优化各环节推送及处置的完成时限和办结要求,原则上要求快速反应任务1个工作日、其他任务3个工作日分配至应对人员。对未按规定推送的风险任务,提示提醒县区局风险管理岗及时分配到风险应对主体,并对任务按时推送情况和重复推送情况进行日常绩效考核,尽可能减少任务在推送这一流程停留的时间,给风险应对预留更多空间。
规范风险应对程序,确保风险应对“有人管”。一是全面规范风险应对工作流程和文书使用。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开展案头分析,注重运用函询和税务约谈等方式消除风险疑点,规范实施实地核查和延伸检查。二是建立应对任务质量考核机制,提升风险应对质效。构建“市局团队分析识别—基层团队风险应对—市局团队全面复核”运行模式,通过落实风险应对过程跟踪机制、风险应对结论审核机制和风险应对事后抽查复核机制,对所有中风险以上任务在反馈前均由市局把关复核,复核发现问题的,提出修改意见供应对部门参考,有效避免应对中排查风险不深入,结论回避主要矛盾,结论执行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
构建以查促管管理闭环,确保整改落实“有人管”。一是强化跟踪督办。风险应对过程结束后,对风险企业的涉税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提出加强管理的工作建议移送税种管理部门或税源管理部门,针对薄弱环节,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持续改进工作,实现以查促管。二是跟踪应对执行结果,对待执行案件实行台账销号管理。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新余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