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主体。结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笔者对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展开调研,梳理好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抓住大企业税收管理关键点
青岛市税务局抓住风险防控、服务创新、税收分析等大企业税收管理关键点,强化集团性税源监控与定制性纳税服务、整体性风险管理、专题性经济分析三项主业的衔接贯通,提升税源治理能力。
提升整体性风险管理质效。建立大企业税收工作协作机制,探索团队式评审质控模式,规范集体审议事项。建立“三级复审” 制度,强化风险应对工作质量管控。制定年度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方案,建立房地产业、制造业、投资与资产管理业等行业模板及应对指南,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优势。在归纳历年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经营发展特点,编写行业风险指引和案例汇编,规范和指导行业税收风险管理。
提升集团性税源监控能力。制定《千户集团行业专家团队管理办法》,明确行业专家团队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管理考核等内容。以海尔、海信等家电领军企业为突破口,形成家电行业和2个集团涉税信息库、家电行业税源监控模板、2个集团税源监控报告等成果。推进大企业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创建房地产行业“一表查、一键取、一册画”监管新模式,实现行业税收风险全生态精准监管,提升房地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质效。
提升纳税服务定制化水平。研究大企业跨区域复杂涉税诉求,探索政策确定性和执行统一性解决方案。以大企业税收服务品牌“智税惠企共成长”为依托,为大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定制化纳税服务。打通电子税务局与集团性大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之间的安全对接通道,建立融入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帮助企业不断提升自我风险防控能力。以集团为对象,制作推送《税收风险管理建议书》,有针对性地向大企业提出涉税风险防控建议和管理措施。
提升经济分析专业化水平。做优比较分析,依托“税比析”系统,重点开展青岛与对标城市之间经济税收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做实常规分析。通过《青岛市大企业经济税收影响力报告》等,从区域差异、行业分布、税收贡献等维度,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做精重点分析。聚焦金融业行业分析、优化税费政策智能推送服务、专精特新、促进大学生就业等重点专题,发挥大企业专题性经济分析的优势。
“精准高效”助力大企业提升竞争力
生产力发生变化,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作出调整。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税务部门应在“精准高效”上下功夫,以更大力度、更好举措,促进生产要素融合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大企业提升竞争力。
在税源监控方面,大企业涉税信息库的数据自动抓取、更新整理、加工完善、实践验证和成果运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依托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功能,完善指标模型,更加精准、实时、动态了解企业集团组织架构、区域分布、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信息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和管理。
在风险管理方面,应推动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和属地管理实现衔接贯通、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目前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优势、成果还未充分展现,在应对大企业涉税疑难杂症和尖端诉求时,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部门的补位、加持、增援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全税种、全集团、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在涉及跨区域的集团税收管理中,如何打破地域限制,加强大企业条线作用,全面、准确、高效、实时进行集团整体性、业务链条式、架构穿透性分析,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纳税服务方面,综合性、个性化和高端化服务水平仍需提升。特别是针对大企业特殊的组织架构,跨区域政策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资源配置仍需完善。服务大企业“走出去”的机制也不够完善。
在经济分析方面,经济分析业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局与同级部门、基层局税收经济分析的联动机制仍需优化协同。高质量大企业经济分析模型、算法还需深入研究,契合地方党政领导需求的分析,精品仍需加力。
完善有大企业特色的管理服务机制
如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构建完善具有大企业特色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加强统筹联动,优化风险管理。进一步优化、完善税收监管体系,提升关键税源管理能力。提高大企业服务和管理效率,加强横向层级联动,统筹协调大企业复杂涉税事项、跨区域涉税事项等重大问题;加强纵向衔接贯通,推进专业化管理与属地管理“共融、共享、共赢”联动效能发挥。树牢“以数治税”理念,占领“数字高地”,发挥税收大数据要素价值。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统筹做好千户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和列名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开展重大风险任务会商工作,不断增强风险管理合力。
强化数据赋能,做好税源监控。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大型企业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总对总”“系统对集团”的前提是“网络对网络”。面对大企业经营管理、财税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持续提升大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将大企业“网络对网络”建设融入金税系统,有效把大企业数据“合起来”。以集团为单位,规范归集成员企业的涉税信息、外部门的共享信息、社会上的公开信息、境外的情报信息,以及属地税务机关日常管理信息等,构建“业、财、税、法、商”多维的税收大数据库。
践行政策找人,优化纳税服务。围绕大企业的特点,提供更精准、更快捷、更专业的管理和服务。重点解决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税费种的问题,为大企业提供项目制、全周期、跨区域服务。构建“企业端”风险管理体系,指导大企业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帮助企业提升涉税风险内控能力。深化大企业国际税收联合管理,依托“税路通”等服务品牌,服务大企业高水平“走出去”。
发挥数据作用,打造分析精品。完善省、市、区三级大企业税收联动分析体系,上下联动开展实证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运用好现有的“税比析”系统,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要事项开展比较分析,形成系列产品,切实发挥大数据作用,及时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和税收政策效应。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