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税开征6年:巴蜀企业“量水而行”

2024年04月12日 版次:01        作者:本报记者 陈永康

四川素有“千河之省”之称,水资源丰富,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

2017年12月,四川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省份,正式开征水资源税。如今6年多时间过去了,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带来哪些改变?绿色税制如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多地感受巴蜀企业“量水而行”带来的可喜变化。

482户纳税人停止取用地下水

从2016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在河北省开展水资源税试点,采取水资源费改税方式,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纳入征税范围,实行从量定额计征。2017年12月1日起,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大至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陕西、宁夏9个省区市。

走进四川德阳市南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车间,循环用水正在水泵的加压下被送至各用水点的冷却设备,经喷淋系统自上而下与空气接触实现热交换,最后落入水池中,完成一次用水循环。

“这是我们引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转变用水模式,实现节水降负。”德阳市南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人员黄立志介绍,2020年以前企业一直使用地下水生产,2019年累计开采地下水31.54万立方米,缴纳水资源税76万元。2020年使用地表水生产后,当年地下水取水量下降91.4%,水资源税税负下降86.9%。

据了解,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以来,四川地下水取用量得到有效遏制,企业节水意识普遍增强。数据显示,全省地下水供水量由2017年的11.83亿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5.92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全省关停封存自备井2214眼,1300户由直接取用水转为接入公共供水管网,482户纳税人停止取用地下水。

“现在,我们各项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每年用水可节约15万立方米,少缴纳水资源税37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黄立志说。

四川省税务局资源和环境税处处长何东表示,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行差别税额标准,利用税收杠杆有效调节企业的用水需求。“水资源费改征水资源税,按照鼓励使用再生水、合理使用地表水、抑制使用地下水的原则设定税额标准,促进了用水结构不断优化。”他说。

自水资源税改革实施以来,四川省工业用水量持续下降,水资源税正向激励作用日益凸显。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利用成本的大幅增加,促使企业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用水结构调整优化、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福生感受颇深。他说:“了解节水可以省税后,我们主动调整用水结构,现在取用地下水不到用水总量的3.75%,每年节水超35万立方米,水资源税缴纳也相比改革前下降84.96%。我们用省下的资金引进了冷冻机2台、冷却塔11台、板式换热机8台。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升级节水设备,采用更高的环保标准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精打细算“绿色账”“节水账”

通江县地处川东北秦巴山区腹地,全县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河流密布。但过境流域丰水期、枯水期的两极分化,曾经严重影响着宏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修建蓄水池,但资金缺口又是一道难题。”宏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莉说,“后来了解到抽水蓄能发电取用水免征水资源税优惠政策,我们测算发现,平均每年能减免税费10万余元,能明显降低发电成本。于是,我们下定决心修建了蓄水池,走上抽水蓄能发电之路。”

如今,宏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占地400余亩、体量6000万立方米的高地蓄水池已投入使用。“这可保证在没有来水的情况下,全功率发电2个月,完全满足枯水期发电用水需求,更能创造超50万元的额外经济效益。”刘莉说。

在绿色税制正向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巴蜀企业在经营中纷纷算起了“绿色账”“节水账”。四川各地税务部门积极跟上,对辖区内的高耗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跟踪式服务,持续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引导企业绿色发展。截至2024年3月底,已累计入库水资源税158.38亿元。

位于乐山市的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铁合金为主的工业企业,其耗水量与污水排放量都很大,2018年用水量超过了60万吨。现在,企业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工业用水循环重复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用水量和水资源税均下降一半以上。

“税务部门和水利部门主动上门问需,帮助我们测算不同取用水类型的水资源税负差异,引导我们逐步走上了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公司财务负责人周闻说。

位于雅安市的石棉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邹和品也晒出了节水成绩单:从2018年到2023年,公司年取水量年均下降3.51%,取水成本降低至1.2元/吨,节水量超过60万立方米,相当于7万个家庭1个月的用水量。

“为减少水资源自然损耗,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检修部门,每周专人实地检查供水设备和流通管道,通过‘一寸一寸’检修做到‘一滴一滴’节约,节水效率大幅提升。”邹和品说:“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收到‘云·小雅税费服务团队’推送的水资源税、环保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税务干部还上门辅导我们申报退税,十分贴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衡量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指标越低表示用水效率越高。数据显示,四川2023年万元GDP用水量43.2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13立方米,分别较2020年下降10.9%、25.1%,用水效益明显提升。

据介绍,四川税务部门还不断加大与水利部门的合作力度,构建“税务征管、水利核量、自主申报、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数智赋能,实现线上水资源税涉税信息实时共享,水资源税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税务、水利部门间在线传递电子许可证照、年取用水计划等涉税信息超11.2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