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要转型,税务应合规

2024年04月12日 版次:05        作者:刘天永

【新闻回放】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全国煤电装机超低排放改造超过10.3亿千瓦,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为9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稳步推进,作为我国重要主体能源之一的煤炭行业,正不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全国煤电装机超低排放改造超过10.3亿千瓦,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为9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不过,面对复杂的国际能源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报告》提出,2024年应着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全面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攻坚战。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充满挑战的系统性工程,企业不仅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理念,而且要创新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引进节能环保装备与专业人才,还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对业务板块优化重组……这一过程既离不开资金投入,更需要有健康良好的行业生态作保障。然而,近年来煤炭行业涉税违法案例多发,煤企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均可能涉及税务风险。如果防控不力,会给煤企的转型升级带来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煤炭企业务必高度重视税务合规,切实采取举措增强税务风险防控能力,才能为成功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规范业务流程。业务行为不规范,是税务风险产生的源头。从实践看,当前煤炭行业无论在购销、加工等环节,还是在股权转让环节,均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对此,煤炭企业应认真检视自身业务流程,以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切实规范业务开展的流程。比如,相关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书面合同审查和留存制度,在与合作方进行交易前,依托制度妥善设计交易合同条款,在其中对开具发票的类型、项目、税率、开票时间、税款承担主体、价外费用、违约责任等涉税条款进行清晰明确的约定;在交易完成后,妥善保存合同、发票、运输单证、汇款单等与交易相关的资料和证据。

——完善管理制度。煤炭行业产业链条长,从上游的煤矿开采,到煤炭运输,再到下游的煤炭加工,整个过程涉及税种较多,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常见税种外,还涉及资源税、水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煤炭企业有必要详细梳理自身业务涉及哪些税种,这些税种的政策规定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财税岗位人员职责、各税种的实操规范,确保各税种事项能够合规、准确地进行处理。

——配强内控团队。随着智慧税务的深入发展,税务机关通过税收大数据不断提升精准监管水平。对于有条件的煤炭企业而言,可以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业财税深度融合。比如,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基本情况、战略发展目标、采供销基本流程等,开发合适的ERP管理系统,涵盖采购、过磅、生产、销售、结算、财务、税务等流程,进一步规范产运供销和财税处理行为,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步制约、不可篡改,更好地保障业务真实性,实现业务全流程有效控制。同时,煤炭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组建内控团队或部门,做到重大交易事项均有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并定期向企业业务、财务、行政等部门的管理层进行涉税风险防范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全体成员的合规意识。

——定期排查风险。煤炭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定期“体检”,从业务真实性、货物真实性、资金收付、票货一致、完税情况等方面全面排查是否存在风险隐患;对于排查中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抓紧整改,造成少缴税款的应及时申报补缴。此外,如果煤炭企业已经发生了税务风险甚至税务危机,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试图隐瞒真相,应当积极配合,按税务部门要求如实、全面、准确地提供相关材料。当税务稽查结论出来后,企业应积极应对,对不合规的业务操作进行整改,尽可能地化解风险。

(作者单位:北京华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