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之香、笋之鲜、蕨之脆……春风拂过天府之国,万物复苏。山野间,大自然馈赠的各色春日“特供”陆续登场,人们的味蕾也随之得到满足。
椿之香
“春天,当然要吃椿!”
随着夜幕缓缓退去,四川省大竹县石河镇新华村的清晨迎来一幅别样图景。在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的香椿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手持长钩忙碌着。每一钩轻挑,便有一簇簇红殷殷、鲜爽爽的椿芽轻盈落下。
“香椿吃法很多,凉拌、清炒、腌制都可以。无论哪一种做法,即便不加葱姜,仅凭香椿本身醇厚的气味,就能让人胃口大开。”村民王启琼笑着分享道,“我们这儿的香椿连外国人都喜欢。”
据介绍,大竹县被称为“中国香椿第一县”。今年,大竹香椿喜获丰收,全县12万亩香椿预计可产鲜芽1.5万吨。
四川图拉香实业成立于2016年,是大竹香椿产业中的佼佼者。“公司成立之初,税务干部就上门辅导,为我们详细讲解税费政策、办税缴费流程,帮助我们做好规范经营,及时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大竹县香椿协会会长、四川图拉香实业负责人刘成文说,“目前,我们公司香椿年产能达2000吨,可实现年产值上亿元。作为达州市首个出口时令蔬菜的企业,我们的产品还远销泰国、老挝、荷兰和加拿大等国家。”
大竹县目前有各类香椿行业专合社、公司100余家。国家税务总局大竹县税务局专门就农副产品收购、自产自销和企业所得税等税费政策成立专家团队,为相关经营主体开展“案例式”讲解,手把手辅导发票开具、税费优惠政策享受等。
笋之鲜
“食过春笋,方知春味”,一道或清炒、或炖汤、或凉拌、或煮粥的春笋上桌,舌尖上尽是春的滋味。
眼下,正是春笋的丰收季。长宁县古河镇的农户们正挥锹捧土,干得热火朝天。“挖春笋可是个技巧活儿,要掌握好挖的力度和方向,才能保证笋体完整地被起出来呢!”农户陈大哥一边展示刚挖出来的新鲜春笋,一边说,“现在加工厂都来收购我们的竹笋,家里10亩竹林地种植竹笋,每年多了8万多元的收入,赶上国家政策好,享受免税政策,干活更有劲儿了!”
税费优惠政策不仅给笋农带来实惠,也为竹笋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动力。
在长宁县双河食品产业园,满载鲜笋的车辆有序驶入,在加工企业的库房门口,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验货、称重、入库。
长宁县双河食品产业园是四川省唯一的竹食品产业园,总投资19亿元,占地1500亩,已引进竹食品加工企业10家。长宁县税务局聚焦园区产业发展实际,对入驻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全环节了解竹笋产销过程,从政策适用到疑点解答,从红利计算到企业申报,提供一对一政策辅导,确保税费优惠红利“落袋”。
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驻园区的竹笋加工企业之一。依托长宁特色竹笋资源,该公司以“懒人经济”为切入口,打造森林蔬菜类预制菜,主要生产笋类预制菜、笋类食品、笋类调味品,目前已完成30多项专利申报,2023年实现产值超2000万元。“税费优惠政策不断加码,让我们更有底气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丰泰吾财务总监章瑞莉表示,近三年来公司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减免共计926万元。
蕨之脆
“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还有蕨菜。叙永县地处乌蒙山北麓,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山间野菜种类繁多。每年三四月,蕨菜、香椿、软萩草、苦笋等野菜在茂林中随处可见。
“蕨菜在烹饪前先用淡盐水浸泡并焯水,可以有效减少其苦味。处理后的蕨菜清脆可口,既可以清炒也可以凉拌。要是想吃重口味的,就加上干辣椒、腊肉爆炒,那个香味也很绝。”在赤水镇的一家餐馆里,服务员张姐最近很忙碌,她说最近来赏花、吃蕨菜的外地游客很多。
登高踏青是当地的春日习俗,游客们还分外钟情那一口爽脆的蕨菜。
乡村旅游的火爆不仅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成为一项增收的好途径。“我们这里的蕨菜不用种、不用养,山上到处都是,现在有公司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收购新鲜蕨菜,我每天能采摘三四十公斤,挣100多块钱,还是蛮好的。”九龙村村民方奇珍说。
方奇珍说的公司是叙永县枧槽乡云芬种养殖家庭农场。该农场近年来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蕨菜资源,大力发展蕨菜产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已带动周边30余名农户增收。
“去年,我们收购周边农户的优质蕨菜,成功售出1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80多万元。”农场财务负责人孟先生说,一系列乡村振兴惠农政策的出台,让他们放开手脚,经营规模逐步壮大。
据悉,叙永县税务局综合考虑叙永县县域村组分散且距离县城远近等因素,组建税费服务助农小分队,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社,分片区走访,问需于农企农户,把税收服务和惠农助农税费优惠政策送到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