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碳税政策惹风波

2024年04月22日 版次:06        作者:李邢

近日,因对现任政府的碳税政策不满,加拿大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波利耶夫针对执政的自由党政府发起了不信任投票。最终,由于票数未能过关,议会以204票对116票否决了波利耶夫提出的不信任投票。

据了解,波利耶夫发起不信任投票的起因是,自由党政府根据碳排放定价制度从本月起提高碳价。在保守党看来,提高碳价给加拿大人造成了过多负担。根据相关制度,如果不信任投票获得通过,自由党政府将被推翻,议会将重新进行选举。

“碳价”逐年上涨

据了解,加拿大当前执行的碳税政策,包括对化石燃料征税和直接向家庭支付退税,是自由党政府于2019年推出的。该政策被设计为一种财政激励方案,逐步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成本,鼓励民众和企业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逐渐向使用更环保的能源过渡,同时吸引对清洁能源生产的投资。

加拿大的碳税政策在推行以来持续遭到该国大多数省份的反对,原因是“碳价”(碳税税额)每年都在增加。最初的“碳价”为每吨20加拿大元(1美元约合1.38加拿大元),按照计划到2030年将攀升至每吨170加拿大元。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0%~45%。当前,加拿大政府已从本月起,即新财政年度的开始,将“碳价”提高到每吨80加拿大元,即每吨上涨15加拿大元。与此同时,政府继续向民众提供退税,据称退还的金额超过了向80%的家庭征收的税款。此外,政府为家庭取暖提供了3年的碳税免税政策,并针对农村地区居民提供了更优惠的碳税优惠,以缓解生活成本飙升的局面。

保守党反对激烈

保守党反对当前加拿大政府的碳税政策。该党试图推翻加拿大的气候计划,为加拿大家庭每年削减数百元的开支。波利耶夫和几位省长呼吁政府取消新财年上调碳税的计划,称这只会加剧通货膨胀。该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创造了自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状况,加拿大人对他的政府失去了信心。只有具有经济管理常识的保守党才有能力削减税收并降低每个人的生活成本。”

在碳税上调的前一个月里,波利耶夫一直在举办集会,并发布了一系列新的竞选广告。近期,波利耶夫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在全国各地参加竞选拉票活动上。他在社交媒体上也很积极,以保持他在民意调查中的高支持率。据悉,下一次联邦选举将于2025年10月之前举行,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保守党遥遥领先于自2015年11月以来执政的自由党。波利耶夫公开承诺,如果他在下次选举后组建政府,将废除碳税,并声明议会有责任听取加拿大民众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保守派人士凯特·哈里森称,除非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否则波利耶夫将在联邦选举前继续发动攻势。

据了解,波利耶夫并不是唯一提出反对提高碳税的人。包括新不伦瑞克省省长和萨斯喀彻温省省长在内的7位省级领导人都要求特鲁多政府取消碳税上调计划。

现任政府据理力争

特鲁多政府表示,在征收碳税的同时,政府向加拿大人提供了退税,退税金额超过了向80%家庭征收的税款。具体金额每个省份各有规定,视家庭人数不同也有区别。实际上,只有最富有的加拿大人才会因为缴纳碳税而使经济利益受损。虽然从4月1日起上调碳税,但每季度发放给家庭的补贴也会同步调整。特鲁多说,批评该政策的政治领导人没有向加拿大民众强调过这些补贴,这些补贴是为了抵消消费者因碳税增加的生活成本。

他说:“全国各地的保守党都在误导加拿大人,他们没有说实话。在联邦支持的司法管辖区,全国10个家庭中有8个家庭从退税中获得的收入超过了为碳排放支付的成本。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污染者付钱,而是让他们减少排放。”

特鲁多表示,保守党和一些省份领导人虽然一直呼吁取消碳税,但是至今为止尚未提出科学合理的替代方案。他说:“我们将坚持对碳排放定价的政策,这些政策既能反映不同省份的实际,也符合国家目标。”

民众看法不一

在一众质疑声中,碳税也得到了不少支持。不久前,100多名经济学家签署了一封捍卫碳税政策的公开信。他们在信中说:“目前在加拿大有很多关于碳定价的讨论。健康的公共辩论是好的,但它应该基于可靠的证据和事实。征收碳税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最廉价的方式。不幸的是,最强烈反对碳定价的人并没有提出其他替代性方案来保护环境,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亚伦·科斯比说:“任何税收对经济都有成本,把整个事情归结为要花多少钱在加油站和取暖费上,是一种愤世嫉俗的引导。如果政客以攻击政府的气候行动赢得普选支持率,是可悲的,因为这是对气候政策和气候行动的错误片面认识。加拿大人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鉴于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不断降低和化石燃料的成本上涨,没有什么比提高碳税更能帮助经济摆脱化石能源。”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凯瑟琳·哈里森说,碳税政策降低了现实世界中导致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带来了改善空气质量等效益。绿色投资还会刺激绿色经济的增长,保守党没有考虑到更宏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