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中央财经大学举办“新质生产力与研究生培养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需要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上作出相应调整,增加数字税收、绿色税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涛说,应把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相结合,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白彦锋说,培养税务专业硕士的过程中,在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应结合重点行业与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努力提升学生对推进我国现代税收制度建设和提高现代化税收征管水平的认识和理解。
高校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推动具体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段炳德说,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数据财政、数字税收等授课内容,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师彭章说,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大幅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随着各类企业积极推动数据资产化,大量的数据被用于生产经营,这些数据该如何分类、入账和征税,将对数据资产评估提出挑战。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小米集团等高校和企业的与会专家还提出,应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和推行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教育,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新质生产力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