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国家税务总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税源情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体经济持续趋好
2023年,山西综改示范区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从增值税发票数据看,截至2023年底,山西综改示范区经营主体购进高技术设备、高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15%、22%,企业技术改革需求提升。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类非省内传统行业经营主体数量排名全区前三。全年金融业销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72%,金融服务供给端呈现出良好市场预期,企业经营活跃。
2023年,山西综改示范区第三产业销售开票金额在经济中比重过半,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收入的68.8%。以“年度纳税规模1亿元以上”“具有一定成长性”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划定标准,选定19个非传统重点样本行业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全年19个非传统重点样本行业实现逆势增长,增值税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新兴产业引领增强,创新升级加快。
2023年,山西综改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1011户,分布于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先进制造业等多个新兴领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税收同比增长43%,高于全行业增速14个百分点。按类别划分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四类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技术、新产业以其集聚效应成为财政收入主要增长点。
2023年,山西综改示范区服务类消费开票同比增长23%,其中住宿业、旅游饭店及旅游业同比分别增长65%、2.2倍和1.6倍。商品类消费开票同比增长49%,其中粮油食品等生存型消费、金银珠宝等可选商品类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快速复苏,需求加速释放。
值得关注的问题
重点关注制造业。2023年,山西综改示范区工业企业销售开票金额3880亿元,同比增长3%。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商品内需消费依然较弱、产销下滑等因素叠加影响,制造业销售开票同比下降11%,31个行业大类中尚有18个未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特别是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同比分别下降42%、19%和10%,应引起重视。
销往外省市场冲击较大。近年来,山西综改示范区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力明显,但从全年发票数据来看,销往省外金额同比下降27%,低于销往省内金额26个百分点,综改区与省外市场贸易往来有弱化趋势,尚未形成稳定的贸易、产业合作模式。
推动山西综改示范区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快补强“链主”企业发展短板。税收数据显示,2023年,山西综改示范区52家产业链链上企业销售开票金额同比下降9%,购进金额同比下降12%。建议加强对重大项目“链主”企业发展的指导和统筹,着力以项目带动新型制造业振兴升级,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知名品牌。发展特色园区新工业,关注国家重大战略经济,主动对接省内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引入综改区,高效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聚链成群打造“一链一群”,增强产业链韧性。重点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储备优质税源。
二是加快推动跨省域区域深度合作。建议搭建与省内外企业长期商业意向合作平台,主动接洽“京津冀”产业转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引导国企央企在综改区投资、建厂,聚焦新领域、新产业相关领域积极开展合作,解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省外市场发展实际问题,补齐区域合作和经济协同发展短板。
三是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议抓住当前山西综改示范区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机遇,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帮助企业提升防风险能力,在减壁垒、加支持、建机制三方面同向发力,直面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难题,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包括高新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在内的各类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数实融合、强化技术研发和数字化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探索。发展和引进一批人才密集型企业,如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中心、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带动高精尖人才向山西综改示范区流动。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