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洞察是将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内有关人类行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运用于实际问题,致力于从现实角度来考虑行为者如何吸收、处理及反馈信息,以及行为者作出选择的方式、目的及原因。近年来,我国开始探索运用行为洞察理论来推进征管数字化建设。笔者认为,可运用行为洞察理论,加快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进程。
现代技术可有效捕获数据,此类数据包括第三方报告、税收申报数据以及业务互动,例如谁打来了电话、为何打电话、通话中讨论了什么内容以及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税务部门在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中,应广泛捕获电子数据,从而能够分析行为、了解趋势,并识别当前以及未来的异常情况。
形成“数据+规则”精准推送策略。在借鉴行为洞察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通过纳税人的定制需求和对其身份属性、需求偏好、办税轨迹等行为特征的分析,综合考虑推送内容、时机、渠道、触发条件等来设计推送策略,形成“数据+规则”运用方式。例如,在推送内容的选择上,结合纳税人的阅读习惯和偏好,改变传统的以推送文件为主的方式,将政策文件加工成简短、清晰、容易理解的文字内容,有效减少纳税人的阅读时间和记忆负担,提高纳税人阅读意愿。定期开展推送效果跟踪分析,对比分析查阅率变化、记录纳税人反馈等数据样本,进一步完善推送策略和内容选择,提升政策推送效果。
构建“数据+场景式”引导。注重利用大数据,构建场景式综合治理机制。例如,在纳税申报管理中,可运用税收大数据智能分析精准定位尚未申报人群,并通过优化提示提醒内容设计、转变提示提醒中语言文字表述等方式对纳税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引导,提升纳税人的遵从意愿。具体而言,可探索在不同场景下的引导方式,例如,在申报期的不同时间节点通过“不点名道姓”“点姓不点名”“点名道姓”的方式,向纳税人发送从和缓到严厉的递进式提示提醒,引导纳税人自主完成申报。
聚焦数据集成和简化流程。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中,税务部门可结合税务人员、纳税人、政府行为分析,聚焦重点领域、内外部门的数据高效集成和流程简化。例如,可逐步探索改变分税种、分事项管理模式,通过对数据项的梳理、去重,以及对各数据间逻辑规则的挖掘,整合简并各税费种申报表,深入推行“税费综合申报”。还可通过“数据+规则”业务云化处理,对纳税人的业务行为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减少纳税人负担。以发票代开征管事项为例,在代开流程方面,对纳税人申请代开的经常行为进行分析,系统自动匹配关联常用货物劳务名称,对高风险、特定行业代开推送风险提示。
注重征纳双方互动平台建设。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要注重征纳互动平台建设和拓展互动渠道。税务部门在加强一线服务人员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可借鉴行为洞察研究和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化征纳互动平台建设,基于对纳税人行为、心理和文化背景的研究分析,增加服务用语、服务礼仪、服务忌语、应答方式、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线下人员和线上互动平台人工智能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