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田留下一份“诗意”

2024年05月06日 版次:08        作者:魏鹏飞 陈嘉炜 岳晓

5个乡村小学图书馆、过万册的捐赠图书,全国520名教师加盟的支教团队、260位优秀大学生参与辅导……这些数字,构成国家税务总局珠海市税务局退休干部丘勤退休后的支教生活。

从西南边陲的阿佤山寨,到浙西山区的湍源溪谷,从帕良小学到醒山书院,再到薪火支教联盟,自2017年退休以来,丘勤将珠海税务的“奉献文化”延伸到社会志愿服务中,让乡村的孩子通过读书看到诗和远方,为孩子们照亮学习、成长之路。

帕良,拥抱美好

丘勤,人如其名,从税32年,勤勤恳恳,踏实敬业。从1985年到2017年,从基层税管员、办公室信息员到业务科室科长,再到基层局长,无论在哪个岗位,她总能做出一番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税务系统优秀信息员、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2014年5月,丘勤调任珠海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局长,在此期间,她宵旰忧勤,带领分局的同事们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直到2016年6月,她因身体不适入院。住院治疗期间,她依然放心不下,还在通过微信群等指挥着大家工作。

2017年,丘勤因病退休。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休整,病情稳定之后,她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到乡村去,为那里的孩子们建设图书馆,送去知识和梦想。其实早在2010年,丘勤就萌生了将来有机会到乡村支教的念头。那一年,她在旅行途中来到云南西南中缅边境线上的阿佤山,邂逅了帕良村,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决定通过支教等方式做点什么。

退休后,丘勤终于有时间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愿望。她和妹妹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历经艰辛为帕良小学建设了一个图书馆。她多次跋山涉水到学校陪伴孩子们,带他们阅读经典、诵读诗词。她把孩子们分为不同读书小组,组织读书心得分享,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希望他们都能得到书香的浸润。

阅读和写作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不少孩子向丘勤提出,长大后想当老师、发明家或者舞蹈家。丘勤按照孩子们的愿望,精心挑选相应的礼物作为奖励,而孩子们也把自己的手工作品送给了她。

2019年,帕良小学合并到了县城,孩子们都到县中心学校住校了。丘勤和妹妹把图书馆里的书分给了孩子们,方便他们在家读书。虽然小学关停了,但阿佤山孩子们的心中已种下喜爱阅读的种子。如今,丘勤帮扶的第一批孩子已经在县城上中学了,她一直同孩子们的老师和家长保持着联系,询问孩子们的情况,有时,还会飞过去看望他们。

醒山,唤醒“诗心”

帕良小学合并后,丘勤姐妹俩开始找寻新的乡村图书馆建设点,她们和朋友在肇庆市广宁县白坎小学、信宜市金垌镇上磨小学、珠海市斗门区湖海小学、百色市德保县燕峒乡钦甲幼儿园筹建了4所乡村学校图书馆。

2019年秋天,丘勤以好友建在杭州市湍口镇的醒山书院为基地,与朋友们开启了“醒山薪火支教”行动。地处临安区湍口镇的湍源溪两岸有近20个村庄,村子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主要由爷爷奶奶看管,性格大多比较内向。为了改变留守儿童的心理认知,让孩子们得到丰富多彩的教益,丘勤和朋友们在醒山书院组织起暑期公益学习班、为住校学生过生日等系列活动。

在丘勤的带动下,不少杭州的教师朋友专程赶来参加义务支教,有老师教英语、茶道、芭蕾舞,还有心理老师讲儿童心理学……丘勤则着重教授古诗词和作文,期望孩子们从小怀揣“诗心”,更加美好地看待这个世界。她带着孩子们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希望孩子们珍爱诗一般的田园,热爱生长的这片土地。

在贴近大自然的环境中,孩子们更能理解丘勤老师所提及的“诗心”。夏日雨后,烟雨朦胧,孩子们说云雾像缠在醒山山腰的飘带,吟诵起“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8岁的小珍珍在作文里写道:“老师让我们仰望蓝天、山峦,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词让我们忘记了一切的不愉快。”

除了在醒山书院、湍口小学、清凉峰小学等定点支教外,丘勤还和来自浙江大学等不同行业的朋友,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了“醒山薪火支教”项目,3年来在全国招募了520名教师、260位优秀大学生加盟,在浙西的10所乡村学校举办支教授课35场,还为云南、江西等地区乡村学校开展线上专题支教26场。

为乡村孩子送去知识和关爱的同时,丘勤也收获了孩子们满满的爱意。她说,自己会带动更多志愿者走上乡村支教之路,用知识点亮梦想,在孩子心田留下一份“诗意”,让这份爱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