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有“稻”:大学生返乡当虾农

2024年05月07日 版次:04        作者:万钰路 余福全 邓红

最近,每天天刚蒙蒙亮,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龙川村村民杨海便踩着一双雨靴、套着一条皮围裙下地抓小龙虾了。

“今天收成有点好哦,我隔这么大老远都看到虾子上蹿下跳的。”

“是哦,张二哥,快点下田来帮忙捞虾子哦!”

2014年,杨海从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返回家乡,靠着“水稻+农虾”的套养项目,带动全村致富。“我是土生土长的龙川村村民,以前村里很多人搞养殖,但是没技术又不懂管理,年年亏损,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改变家乡落后的养殖现状。”杨海说。

为了让梦想开花,杨海在大学老师的帮助下,耗时大半年调研考察,终于从上百个品种中筛选出小龙虾这个拳头产品。“川南地区入冬晚、开春早,非常适宜小龙虾生长,还能提前上市,优势很大。”杨海说。

于是,杨海创办了宜宾市海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把家里的十多亩地改成了小龙虾养殖场,试点“水稻+农虾”套养模式。他白天给小龙虾喂食,夜间做数据分析,三四个月后,第一批小龙虾上市,热销周边地区。

“水稻+农虾”套养每亩可产出小龙虾200斤、水稻1000斤。杨海的成功让乡亲们看到了商机和希望,纷纷跟着杨海学习。

为了让“稻田虾”的核心技术最大限度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杨海又成立了南溪区特种水产养殖协会,创办养殖技术教学培训基地,先后带动50余名返乡创业青年参与养殖。短短几年时间,杨海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从十几亩扩大到上千亩,协会会员增长到156名,他也从默默无名的大学生变成了好几家公司的董事长。

“刚回村的时候,要一边养虾、一边做试验,对税务登记、发票领用、纳税申报一窍不通。还好,税务干部主动联系到我,教我领票、开票,辅导纳税申报,还给我宣传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农业生产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真是帮了大忙。”谈起税务部门的支持,杨海说。

目前,杨海创办的几家公司已与近2000户农户建立了产供销合作关系,小龙虾远销杭州、上海、深圳等城市,产量达到150万斤以上,销售金额达7000万元左右。近三年,公司享受税收减免26万元。

如今的杨海已是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四川省劳动模范。望着一望无垠的稻田和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杨海也有了更大的抱负:“我希望,今年的销售额能突破1亿元,把公司从生产型企业转变成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出闻名全国的小龙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