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廉爱”叮咛

2024年05月13日 版次:07        作者:张仕斌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叮咛。

我的母亲是农村人,个子小小的,识得几个数字,能看得懂日历,为人正直要强,做事从不服输,生活上更是勤俭节约。回望人生走过的路,母亲对我的教育从来都是严格甚至严苛的,既有百般“怜爱”更有万千“廉爱”。

记得从我懂事起,母亲就教育我做人要“有正形、干正事、走正道”,并且反复叮嘱我“饿死也不能拿公家一粒粮”等等。母亲这种透着本分、沾着泥土的“廉洁观”,就像是一种“廉爱”的呼唤,时时萦绕在我耳边,深深烙在我的心里,伴我走过人生起步的徘徊期、事业发展的关键期、转业安置的转型期和爱税为税的实干期。

“手脚要勤快。”这是我刚走进军营时,母亲对我的第一次“廉爱”叮咛。母亲不仅说给我听,而且还做给我看。记得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由于父亲和哥哥都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一边忙里忙外操持家务,一边水里泥里耕种着近10亩的责任田,每天起早贪黑下地干活,精耕细作打理庄稼,连年丰产丰收,彻底解决了家里的“粮荒”问题。

即便现在进入耄耋之年,母亲仍保持着忙时种地、闲时种菜的劳动习惯。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在部队也不敢有半点“偷懒”之念,训练之余积极去帮厨、主动出“公差”,平时在班里也“冲在前”:打水、扫地等日常小事争着做,种菜、养猪、砸煤、淘厕所等脏活累活抢着上,战友生病了、训练受伤了,我主动帮着送医拿药、端送“病号饭”……回想自己的军旅生涯,充实而快乐,这种来自内心的丰盈和踏实,与母亲多年的教育密不可分。

“手脚不能大。”这是在我读完军校、成为国家干部之后,母亲对我发出的又一次“廉爱”叮咛。母亲出身贫困家庭,从小缺衣少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得知我当上军官后,母亲难掩欣喜之情,同时也不忘叮嘱一番:现在家里粮食丰收了,你也当上干部了,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钱要抓紧点,手脚不能大。母亲的“廉爱”,我默默地记在心里,时常对照反思、观照反省,并且联想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督促自己“不忘过去苦日子、过好当下紧日子”。

“手脚要干净。”当我走上部队团级领导岗位后,母亲更是语重心长地向我发出第3次“廉爱”叮咛:“现在你大小是个领导了,手脚要干净,公家钱一分不能碰!”母亲的口气异常坚定。我深知,母亲把人生的清白看得比命还重要。回想自己的成长进步,我督促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辜负母亲这份意味深重的“廉爱”。工作中,我坚持“廉”字当头、“公”字为先、“实”字为要,坚持把经费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时、投在急难处。

转业后,我成为一名税务人。税收工作经常要与数字打交道,对数字敏感利于业务精进,绷紧纪律这根弦则可以防微杜渐。因此,我更是把母亲的“廉爱”刻印在心、外化于行。无论从事行政综合工作还是协助开展税收工作,我都会想起母亲的告诫,要守好廉洁底线,因此总报以谨慎认真的态度,把“干净为税,‘廉廉’(谐音‘连连’)得福”当作从事税务工作的座右铭。

“廉爱”不廉价,伴我踏征程。母亲的“廉爱”直白明了也深沉厚重,是我前行路上的明灯,带领我跨过人生的挫折和岁月的坎坷,更是我行稳致远走好新时代税务人生的重要精神力量,坚定了我一路向廉、一生守廉的决心,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广陵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