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过“走西口”的故事,这场大型的人口迁徙走的是哪些“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界处的杀虎口,就是其中一个。
杀虎口是山西雁北外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隘。作为一代雄关,它曾是晋商走西口的必经之地,也是抵御侵略的要塞、茶马互市的通道、清代重要的税关。岁月的流逝和政权的更迭,让杀虎口几经变迁,成为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和税收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因边贸兴盛而设的税关
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与蒙古俺答汗部达成和议,结束了自明初以来蒙汉长达200余年的战争局面。明朝在长城沿线设立了马市,与蒙古部落开展贸易,杀虎口就是其中之一。随着边境互市贸易的发展,杀虎口逐渐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住户最多时达3600户,人口近5万人。
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廷在杀虎口设立八大衙门,户部抽分署衙门是其中之一,后又改称“钦差督理杀虎口税务监督署”,简称“杀虎口税务监督署”,职能相当于今天的税务部门。杀虎口所管辖的征税范围,以长城边墙和黄河为界,东起山西天镇县新平堡,西至陕西神木,北至包头、呼和浩特,辖区东西长200多公里。杀虎口税务监督署还在大同得胜口(今位于大同市新荣区)、河曲、保德、包头、归化城等地设有分局、支卡,征税机构覆盖了整个山西北部边界。
当时,杀虎口税务监督署是清政府在全国设立的39个常关(征收过税的机关)之一,也是山西唯一的常关,直属户部管理。税务监督署的监督是署内的主要负责人,由民间称为“黄带子”和“红带子”的清朝宗亲贵族担任。税务监督署内设科房、班房两个属科和一个库房,科房的负责人叫经承,下属人员有稿书和帖书;班房的负责人叫头役,下属人员为数名巡役。银库库房的钥匙由经承掌管,安全由头役负责,夜间由巡役轮流打更巡逻,保障库房安全。
税务监督署的监督任期为一年,每逢闰年时就会多加一个月。后来,户部将监督任期固定为12个月一届,在前任监督任期结束的前一个月,下任监督就要从北京启程赶到杀虎口等待接任。到任就交付大印,一天都不能迟延,这体现出清代干部交流制度的严格。
大城关为何设小城门
清代关税的课税方法分过税与坐税两种,过税即货物经过关口时对货物课税,坐税即货物到店发卖时对货物课税。杀虎口税务监督署征收的主要是边口出入税,属于过税。小到针线、大到木材金属的货物,出入关口都要征税,税率为货物价值的1%~1.5%,牲畜则按头数计算税额。
针对商民绕越关口偷漏税款的行为,杀虎口税务监督署通过张贴公文告诫、添派巡役巡边、增加局卡关口、处罚偷税漏税、禁止税关工作人员受贿卖放等措施,加强了对杀虎口税关的税收监督管理。为防止货物私运过关,杀虎口税务监督署在货运主要通道均设置了分税口或稽查机构,并明文规定“商人运载货物,例需直赴杀虎口输税,不许绕避别口私走”。
赫赫有名的杀虎口城关,其实只是一座一人多高、一车之宽的拱形小门。之所以修建这么小的城门,是为了严格税收管理,在征收关税时严格把关,出入城门时仅容一个人牵着牲口通过。这座小门晨启昏闭,有专人守护,就是为了防止逃税。如今,重新修建的杀虎口城门特意保留了这个小城门,游客能身临其境地回望这段历史。
杀虎口税关初设时,每年征收往来货物关税正额13000两,到乾隆朝中叶时正额已增至32300两,正额外还有溢额,盈余12100余两。从咸丰元年(1851年)到光绪八年(1882年),平均年征收正税银16919两,盈余银15410两。杀虎口税收收入非常可观,仅次于张家口,当时民间还有“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一说。
杀虎口的税收不上缴当地府县,而是上缴到京城户部,朝廷特准先将税银在杀虎口的银匠铺熔化成银锭,然后镖送至归化城大德通票号存账,之后拨往北京大德通总部,再转交户部。税银锭是税关专用于上缴国库的银锭,用商人缴纳的碎银铸造而成,银锭上刻有纳税关名、铸造时间和工匠名字,一般是50两一锭。清代,全国只允许6个关口熔铸银锭,杀虎口就是其中之一。
一代雄关退出历史舞台
清末到民国初年,随着走西口带动蒙地经济的发展,此前靠中原供应粮、油、烟、酒、煤等货物的蒙地,渐渐做到自给自足,货物进口开始减少,杀虎口征收的税款也逐年减少。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使山西旅蒙商号的生意受到影响,货源流失,使得杀虎口征收的税款进一步减少。
1928年,晋军统治绥远后,将杀虎口和归绥的塞北关合并,木植税、牲畜税等大宗货物税收属于归化关,分流了一部分税款。随着京呼、京包、京张铁路的开通,许多货物开始通过火车运输,杀虎口税务监督公署移至丰镇(今内蒙古丰镇市),明清时期的贸易要地杀虎口慢慢没落。
1929年,杀虎口税关被撤销,退出了历史舞台。杀虎口作为北方重要的贸易集散地,不仅加强了蒙汉两地的经济往来,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清朝征收了可观的税银,巩固了北部边疆。
如今,杀虎口税关已成为历史的印记。但在巍峨的杀虎口下,在车辙印遍布的西口古道边,朔风所到之处,我们依然可以回味它昔日的盛景。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右玉县税务局以杀虎口固有的税史文化、西口文化和右玉精神为主线,建成青年税务干部文化教育活动基地,让青年干部了解古关税卡,体会曾经的岁月沧桑、晋商万里征途的艰辛和右玉人民不服输的韧劲,追寻先辈足迹,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税收实践。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右玉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