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语”争锋 湾区大学生辩论赛上展风采

2024年05月15日 版次:02        作者:本报记者 伍美红

5月13日,由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香港税务学会、澳门税务学会联合主办,珠海市税务局承办的2024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落下帷幕。来自大湾区高校的24支代表队历经初赛、复赛、半决赛共计26场比赛精彩角逐。最终,香港大学代表队摘得桂冠。

自2019年开展首届大赛以来,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已成为粤港澳三地高校大学生们了解税收、学习税收、思辨税收和展示辩论风采的舞台。参赛队伍从当初的8支增加至目前的24支,赛事规模逐年扩大,比赛形式不断创新,借助各类互联网平台直播,观赛人数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大赛6年来累计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搭台论战,普及税法

税务搭台、高校唱戏、专家指导,这是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的协作机制。从2019年到2024年,每年的辩题都围绕经济社会税收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通过论辩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税收、了解税收,最后再通过专家点评指导,帮助学生和观众进一步拓展视野,加深对税法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希望通过辩论赛这一极具参与感和吸引力的形式,引导青年们了解税收、关心税收、传播税法,进而辐射家庭,带动社会。”珠海市税务局副局长吴永红说。

据了解,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举办6年来,不仅吸引了湾区三地的名校辩论队“华山论剑”,更邀请到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冠军等重量级辩坛“大咖”指导点评,更有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财税专家全程坐镇,提高了赛事的专业性、竞技性和观赏性。

“打造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这一品牌,能够有力推动税收普法在高校落地生根,从而结出税收法治教育的累累硕果。”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小强表示。

一场场思辨盛宴,拓展了学生们对税收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在辩论中学会关注当下、思考民生,在丰富税收知识的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2020年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冠军、全程最佳辩手李楠表示:“辩论是一个明思知理的过程,观众在观看辩论赛时一般站在中立的角度,能够做到兼听则明。因此,以辩论这一形式进行税收普法,能够有效地激发社会大众对税收的兴趣,关于税收的一些知识和理念也更易于被大众接受。”

在正反攻防间,税收政策效应、征管改革成果、便民办税举措等被观众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各界关注税收、思考税收、理解税收、支持税收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2022年—2024年,连续3年参与比赛的杨亚晨经历了从参赛选手、带队教练到赛事评审的“三级跳”。“记得2022年那场关于结构性减税与普惠性减税的激烈辩论,台上辩手的精彩交锋不断激起台下观众的思维火花。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场辩论赛,还是辩手们理解国家政策、探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这样热情洋溢的场景,不正是大湾区青年携手逐梦的生动写照吗?”杨亚晨感慨道。

税辩争锋,“辩”有所“获”

作为首个面向港澳大学生的税收普法活动,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以直观的形式为港澳青年提供了认识内地税收法律法规、了解内地税收管理服务举措的一扇“窗口”。在一次次切磋中,参赛大学生们以“辩”为“媒”,不断加深对三地税制和三地社会文化的了解,在思辨中碰撞观点、激发灵感、增进情谊。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辩手钱怡凡说:“辩论邀请赛汇聚了三地高校的思辨精英,能够听取大家对于税收的不同见解,从更深层次、更多角度相互了解、彼此学习。我们将紧紧把握住辩论赛为我们提供的纽带,与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们一起追逐湾区梦。”

为帮助大学生“跳出书本”拓展视野,多维度辩证思考问题,税务部门还专门为辩论队伍配备“税务导师”,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粤港澳三地税制差异等,帮助他们查阅税收案例和素材,让学生们“辩”有所“获”。

从备赛的“海量”研讨,到比赛的你来我往、据理力争,湾区青年们深刻感悟到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推进规则衔接是打破壁垒的关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辩论队领队沈乐瑶表示:“在我看来,有异才能求同,粤港澳三地的税制或许有所差异,但新时代的大湾区青年们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奋斗方向是一致的。”

六载春秋,辩场争雄。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搭起一座互通互融的桥梁,促进广大青年学子在比赛中理解、认识国家税收政策和实践,将个人的“小梦想”融入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大梦想”中,以青春之活力积极拥抱大湾区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