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南京市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47家。为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蓬勃成长,南京税务部门聚焦专精特新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落地落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等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税费政策,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升级、壮大的“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链条。
“集成+靠前”
“这本《专精特新中小企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可是好东西,我放在手边经常翻看。”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雨说。
陈雨提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就是南京税务部门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特点编印的。《政策汇编》全面梳理不同时期企业可享受的现行税费优惠政策,以“一册式”政策集成,有效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的梯度培育。
2023年,南京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8。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财务负责人沈书兰说,税务部门在创新企业聚集的江宁开发区九龙湖总部园设立税费服务驿站,为周边企业提供“一站式”税费服务,企业有税务相关的问题大都可以在驿站得到解决。
据悉,为进一步拓展政策服务内涵,南京税务与科技、工信、发改、投促等部门建立数据交换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运用税收大数据,从符合领域精准筛选培育对象8393户供科技部门定向培育,以“税智”育“新企”。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孕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摇篮,其自身发展以及在孵对象的发展是南京税务部门的心上事之一。“新政策一出台,我们就能接到税务部门的线上推送,让我们第一时间享受新的税收优惠。”南京小鹿创萌科技孵化器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瑜介绍,“孵化器目前入驻的2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往专精特新的方向加速发展。”
“高效+精准”
从研制出我国首套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打破国外垄断,到突破高耐热高透明新材料、智能工艺装备等前沿技术,中船鹏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企业由小变大的发展路上,我们最关注的就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公司财务负责人方冰如说道。
资金是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的“源头活水”。南京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通过“白名单”管理,实现企业税收优惠“申报即享”,用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政策速递,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效率。
“在2021年—2023年发展的关键期,我们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享受了超过2500万元的税收优惠。”方冰如说。
除了“申报即享”,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大、研发项目多这一特点,南京税务部门还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不同需求分级分类“贴签”,通过网格化摸排辅导,帮助企业实现“应享尽享”。据统计,2023年南京市604家专精特新企业共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10.78亿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9.84亿元。
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研发的创新产品IPSE多元高温降碳阻垢除垢合金材料,突破了国外“卡脖子”关键技术,填补国内领域空白,也让研究院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适用高新技术企业15%的优惠税率,我们每年大约可享受200万元的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以后,我们享受的税收优惠比之前增加了70多万元。”研究院财务经理胡琴表示。
“按需+定制”
“税务部门不仅及时为我们解读适用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等相关政策,还定期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涉税风险‘体检’,这是对我们发展最暖心的支持。”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王春秀说。
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如何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是许多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的问题。为帮助企业稳步发展,南京税务部门围绕“企业需要什么”“税务能做什么”,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切入点,提供政策支持、风险防范、诉求快反等一对一个性化专属服务,持续提升政策滴灌精度、便捷办税温度、纾困解难力度。
在今年税收宣传月期间,南京税务部门积极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一对一上门走访,用“服务企业面对面”专题培育、申报体检加风险预警“合规辅导”等举措,以定制化的服务矩阵,直连纳税人需求,帮助企业走向健康壮大的“新未来”。
“2023年,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2597万元。因企施策、因企制宜的服务,让公司更有勇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升级力度。技术转化的成果让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突破6亿元,增长率超50%。”提起税务部门的定制服务时,南京中新赛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斌说。
“税务部门的专业指导为企业全面发展增添了动力。下一步,我们打算集中力量发展创新药、高端制剂、药械组合产品等。”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