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近日,第七届中国(合肥)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大会暨37届物流企业授牌大会在安徽合肥成功举行。随着物流产业数字化的推进,数字物流发展中面临的很多痛点逐步显露,例如物流供应链长、交易主体多、业务种类杂、资金效率低以及业务合规性等问题。对此,与会专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当前,网络货运行业正在从“快速扩张期”步入“高质量发展期”。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线上货运龙头”满帮集团共同编写的《网络货运发展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共有3069家网络货运企业,接入社会运力798.9万辆车、驾驶员647.6万人。2023年全年共上传运单1.3亿单,同比增长40.9%。
然而,受业务真实性、成本抵扣等因素影响,网络货运行业一直存在着较高税务风险,尤其是虚开风险很高。从国家税务总局克山县税务局强化网络货运企业税收监管的实践看,不论是事前、事中还是事后哪个监管环节,牵住货运信息这个“牛鼻子”非常重要。
——事前注重交易数据分析。网络货运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货主、司机、物流企业等多方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透明化。然而,在实际运营中,部分企业为了扩大业务、减轻税负,打着网络货运的幌子,做的却是信息中介的事——通过后期手动录单,批量将单据上传到平台,用补录数据冒充真实数据,虚开发票的风险很高。对此,克山县税务局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专班,专门就企业提供数据的合规性、真实性进行事前审查。重点对入驻平台的网络货运企业以及实际承运人资质、个体承运人信息进行审核,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平台企业的注册资本、股东背景、关联方企业、结算模式、业务量和纳税诚信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网络货运企业采集的驾驶员信息、车辆信息等个体承运人信息进行审核,为下一步建立自然人临时税务登记以及代开发票等工作打好基础。
——事中强化动态监督管理。笔者在实务中发现,一些企业承运人与接单人不一致,一些企业合并支付同一司机多项运单资金,还有部分车辆运行时间与距离相矛盾……这些现象表明,网络货运企业存在虚开发票的风险。对此,克山县税务局充分发挥税务网格化管理机制作用,利用网络货运服务风控平台,对企业上传的合同信息、运单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和开票信息进行多维校验和线下人工复查,确保实现“五流合一”相互印证,以业务的真实性促进涉税行为的合规性。
从克山县税务局的实践经验看,验证企业业务的真实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实际承运合同为基础,验证托运企业与网络货运企业签订的运输合同、网络货运企业与实际承运人签订的承运合同的匹配度;追溯具体执行运输任务的车辆车种车号信息与注册资料是否相符,通过校验车辆型号、类型、额定载重量等信息,验证执行运输任务的车辆是否具备运输能力;追溯驾驶人员的身份证、驾驶证、相关从业资格等信息与注册资料是否相符,验证是否具备完成运输任务的能力;调取平台企业上传的承运车辆实际运行轨迹信息,包含起止时间、起止地点、途经关键点位等具体信息,验证运输过程的真实性;通过验证货物种类、数量、装车记录、到达地点、卸货记录及签收资料等具体信息,验证运输任务的完成度;通过验证托运人银行账户信息、实际承运人银行账户信息、运费支付记录等信息,验证资金流水的真实性。
——事后抽查堵漏洞提效能。在征管实践中,税务部门发现个别司机当月运费收入超过了10万元,既达到了增值税的起征点,又达到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标准。但是,由于平台缺乏自动扣税功能,部分货运企业出现了未依法进行纳税申报的情况。为有效堵塞征管漏洞,克山县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和管理分局网格员,每月按比例采取随机抽样和人工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业务进行抽查比对,认真校验托运人、承运人、司机三证、车辆两证等基础信息的完整性。重点对运单信息、运输合同信息的合理性及匹配度,车辆运行轨迹信息的完整性,运费支付是否异常、是否存在现金支付行为等方面进行检查,力求各项信息相互印证,形成完整证据闭环。对于判定为异常的交易数据,要求平台企业修改补录后重新复核。如判定为虚假运单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查处,促进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更加规范自身涉税行为。自4家网络货运平台企业2021年12月入驻克山县以来,共入库税款2.56亿元。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克山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