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激励“新农人”干好“兴农事”

2024年05月20日 版次:03        作者:王露洪 何彦

最近,在重庆市綦江区扶欢镇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80后“新农人”胡刚忙碌的身影,他每天早出晚归,把优质水稻、玉米、蔬菜种苗送到村民手里。

胡刚是土生土长的綦江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农村,从事过维修农机设备、育苗服务等工作。2023年,胡刚开办重庆市怀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农资供应、农业机械化等项目,推广先进农产品种植技术。

“做农业项目不容易,有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我更有信心做下去。”胡刚说,去年,他的公司享受了农业机耕服务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利用政策红利,公司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2023年经营的1.1万亩高标准农田,水稻产量达25万吨。同时,公司为500余户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这几年,重庆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带着新理念、新技术返乡入乡创业。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积极对接“新农人”创业主体,聚焦创业“新农人”发展情况,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同时联合市财政、科技、农委等部门,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信息对接等服务,帮助相关经营主体平稳发展。

2021年6月,重庆市税务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建立“农品慧”公益性农产品交易智慧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产销对接、代开发票、农产品溯源和金融征信等服务。截至今年4月,重庆已有2.6万多户种植养殖户和1.2万家农产品采购企业使用“农品慧”完成交易,交易规模突破29亿元,涉及3071个农产品品类。

随着大批“新农人”回到乡村,各种新设备被陆续引进。今年以来,重庆各地大力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各种植保无人机、小型播种机等相继投入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在重庆市江津区吴滩贡桃基地,遍布管道、阀门、喷头等与智能水肥一体机配套的灌溉装置,基地管理方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实现智能灌溉和施肥的精准控制。

“以前,西南地区几乎没有农资公司生产这种灌溉装置,如果从外地购买,要花费十几万元,对本地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款项。”江津区白雪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研发负责人丁小飞说,该企业主营种子、化肥、农药等销售,以及植保、农业机械服务。经过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企业历时3年攻关,去年成功推出数字化水肥一体机,重庆地区农民的购买成本节省了一半。

“农业项目需要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白雪农资总经理白雪梅说,2023年,企业8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享受销售农药和农作物种子免征增值税政策,增强了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