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柳“大集”里的税收故事

2024年05月20日 版次:04        作者:张树仁 孙思达 本报记者 佟海艳

近日,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消夏文化节开幕,这是当地政府结合西柳服装产业发展,连续第三年举办的地方文化品牌活动。

西柳因市而兴,因商而立,多年来,从一个普通的关外小镇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商贸名镇、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东三省服装集散中心。最近,记者来到被当地人称为“大集”的西柳服装市场,探寻西柳发展背后的税收故事。

小孙的“二维码”

走进西柳“大集”,炸串、烤肠等各色小吃饮品琳琅满目,李记牛庄馅饼西柳店摊位前围满了顾客,店长老李忙得不亦乐乎。老李告诉记者:“现在生意特别好。海城牛庄馅饼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都想买点儿回去。这几年,税务干部经常来给我们讲解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享受了许多政策福利。”

听到记者和老李的对话,旁边一位摊主也过来说:“我们现在有啥税务方面不懂的事情,都先问问小孙,看看咋办。”这名业主所说的小孙叫孙建宁,是国家税务总局海城市税务局西柳税务分局的业务骨干。自从2023年10月开设“小孙说税”公益涉税咨询平台以来,小孙每天都会接到几十条商户的咨询信息。对这些咨询,小孙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复,需要上门帮办的,他就到实地手把手辅导操作。

小孙的“二维码”是西柳税务分局“办税的速度、解答的深度、待人的温度和工作的态度”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去年以来,该局以“枫桥工作室”“枫桥经验”展览室为依托,整合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资源,构建“数据清分—任务下发—精细服务—跟踪回访—持续改进”的工作模式,积极发现矛盾、解决争议、总结经验。

吴会长的“副业”

2023年,海城市新增经营主体1.8万户,仅西柳市场就新增经营主体3000余户。

吴宝琦是西柳市场里的大忙人,他经营着一家服装企业,经过多年打拼,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吴宝琦本人被推选为西柳纺织服装协会会长。平日里,商户们有什么难事都喜欢找他帮忙,商户间的矛盾也会找他出面调解。西柳税务分局组建民间涉税调解团队时,吴宝琦成了其中的一员。

成为调解员以来,吴宝琦不但帮忙解决商户的各种涉税问题,还带动许多身边人也参与其中。目前,西柳税务分局已有13名在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业户成为“涉税争议调解员”和“税法宣传员”。

“税务干部尽心尽力服务我们商户,我能跟税务干部一起帮助大家化解难题,也感到十分开心。”吴宝琦说,中国人讲究和气生财,当调解员也好,当会长也罢,都是为业户服务,把问题解决了,大家顺心了,事业就发展得更好。

周昆的“办法”

作为鞍山市下辖的县级市,海城市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41.6亿元,占鞍山GDP的1/3。2023年,西柳服装市场交易额达到800亿元。

如何更好地服务外地客商,让他们来此发展后感受到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是西柳税务分局局长周昆一直关心的事情。去年10月,海城市派菲傲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前往广州参加广交会,准备与一家外商签订一份服装加工合同。外商因其是小规模纳税人,对该公司是否具有相应加工能力有所顾虑。该公司负责人随后来到西柳税务分局咨询,周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税务干部对其进行了专项辅导,协助办理了一般纳税人登记。如今,该公司已与外商签下近百万美元的服装加工订单合同。公司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的暖心服务更加坚定了他在西柳经营发展的信心。

最近,西柳税务分局进一步梳理去年在西柳市场开展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并采取多项举措,提高群众诉求受理效率。对于咨询类诉求,由服务窗口一站式受理并解决。针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业户,西柳税务分局联合西柳服装市场管委会、服装行业协会共同会商,宣传纳税信用的重要性和“税银互动”机制,为纳税信用好的商户牵线搭桥,扩展融资渠道。同时,该局推行“大事”合力办,与法院、公安等部门联动,形成税费共治合力。在周昆看来,业户的难事解决了,营商环境就会更好,市场才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