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化利用,需要税收激励

2024年05月20日 版次:05        作者:

作为文博领域的专家,杭侃说,这些年来他在不同阶段的工作中都接触过税收。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后,他对税收和税收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杭侃提交了一份关于文物活化利用的建议,其中就谈到税收的激励作用。在本次采访中,杭侃也跟我们说起税收话题。

记者:云冈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建造工程,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杭侃:云冈石窟的开凿是国家工程,当时的北魏朝廷集中了全国的技艺和人力、物力、财力来兴造云冈,这些工程非常耗费资金。我的导师宿白先生曾统计过,在北魏建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近100年时间里,累计向平城地区迁移人口超过百万,同时还集聚了大量物资,这些都是开凿云冈石窟的基础。有碑文记载,云冈石窟的开凿动用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以凿石窟。

北魏王朝之所以能有如此实力开凿云冈石窟,就不得不提到北魏特殊的历史地位。东汉后期,我国进入分裂状态,西晋经过短暂统一后又进入更为混乱的状态。北魏王朝建立之后,制定了一整套官僚制度、税收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基层治理措施,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北方一统,不仅让当时的中国北方重焕生机,也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记者:您如何评价税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杭侃:税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立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税收发挥了重要的助力作用,但这种政策作用还可以发挥得更加充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了一份关于文物活化利用的建议,其中就涉及税收。因为我发现,我们很少有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这和整体社会意识有关,也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有关,有些国家对企业投入资金参与文物保护的行为会给予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优惠。要鼓励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到文物保护中,就需要从国家层面考虑,如何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

比如山西省设有文物保护基金,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企业或个人等的捐赠行为,要享受税收优惠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将来通过进一步扩大公益捐赠对象范围,能更有效地支持文保事业发展,那将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举措。现在,我们也在筹划设立云冈石窟保护基金,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来参与文物保护。

记者:您对做好税收文物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对税收工作的其他方面呢?

杭侃:税收文物是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税收文物沉淀出了宝贵的普法价值。我觉得,税收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可以在数字化方面进行一些探索,让更多人通过税收文物了解税收的历史演变,了解税收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在文物数字化的同时,还可以尝试开发各类文创产品,通过通俗易懂、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感受到不同的乐趣。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共同支持税收工作。作为考古学者,我会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加关注税收对文化遗产的影响,推动税史研究、传播税收文化,也希望税务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共同促进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