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老师话大赛——

以赛促学 学以致用

2024年05月22日 版次:08        作者:

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对于培育适应新形势的专业税务人才、促进产学研资源整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次大赛为高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高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产学研资源的整合。通过组织类似的活动,可以促进校内外各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高校可以加强与税务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开展更多税收领域的实践性课程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对税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化运营的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需要专业的税务人才提供咨询和服务。税务案例大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税务人才提供了平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税务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性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此类赛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税收的兴趣,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这项比赛的发起方和下一届的主办方,我们期待首都税务案例大赛越办越好,成为税务领域具有更大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助理教授 王耀璟

税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灵活的实践能力。首都税务案例大赛作为综合性的竞赛平台,对于培育税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赛,学生们得以在实际案例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税法的实际运用,提升专业素养。这种实践经验是书本知识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比赛旨在考察学生税收理论学习和税收实践运用能力,本次大赛中,各参赛组表现出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与机敏的临场反应。作为教师,未来期待大赛能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高校和学生参与。广泛地参与有助于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的税务人才,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希望在此基础上,税务部门、企业和高校能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合作,例如联合研究、实习实践等,共同为税收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推进税法的普及和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张鹤

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连续两年担任评委,我的感受是,这项赛事以现实为导向,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参考价值。比赛案例源自实践,聚焦实务热点,深入考察参赛学生的税务专业知识水平、案例分析、团队协作和现场展示能力。比赛现场,面对操作复杂、专业度高的问题,选手们从容应对,即使给出的答案并非十全十美,他们也能够清晰地阐述理由与法律依据、展现出对问题的思考逻辑,作为学生能够有如此表现非常优秀。

在比赛中,选手们真实感受了税收实务,关注实务中的前沿问题,进而加深对税收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独立、全面思考的能力,提升了他们涉税服务技能和实战能力。通过比赛,学生们展现了自我、秀出了风采,并得到了一次“实战”训练的宝贵机会。

希望通过比赛,吸引更多的财税学子积极学习、运用税收法律知识,共同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奋斗,也希望通过比赛,将“专业报国”的理念传递给更多青年财税学子,为我国财税高等教育发展和税务师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杨志清

财税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参加各类税务比赛是在校生接触真实案例的重要渠道。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平台,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比赛需要参赛学生以小组形式团队协作,在有限时间内分析案例并现场展示,这样的比赛形式不仅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注重其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以及沟通技巧,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大赛案例通常是近些年涌现的新问题与热点关注问题,比赛过程中专家对相关案例的解析,与学生的交流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税法知识与征管动态。从参与院校来看,大赛吸引了首都多所高校参加,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有助于各高校之间的税务专业教育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大赛还带来了良好的税法普及效果,激发学生对税务知识的兴趣,扩大了税法普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税务部门与高校合作内容,例如定期开展税务部门与高校的对话交流,协商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将税务实践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体系,让学生对税收的认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社会;还可以邀请税务部门中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财政税务学讲师 胡深

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为首都税务学子提供了一个技能比拼、提升自我的平台。在这里,学生通过深入分析真实的税务问题,对税法、税务规划和合规等关键知识点有了全面而深刻的掌握,也有了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真实体验。其中,团队合作是大赛的一个亮点,这要求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队友协作,在较短时间内协作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在展示环节,学生要思考如何清晰、有逻辑地向评委和观众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应变能力。

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也为指导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专业技能和经验的舞台。通过指导学生参赛,老师在充分展示自己专业素养和经验的同时,能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积累经验。在备赛中,团队中的年轻老师能够拓展课堂以外的平台,向有经验的从业者学习经验,这不仅提高了年轻老师的专业技能,也为院系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比赛,教师与税务行业专家能够就税收理论实践深入交流,大赛中的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对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非常有帮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系主任、副教授 黄春元

培育高质量税务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更好贯彻落实税制改革各项战略任务,不断提升税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秉持系统观念,顺应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切实做好税务人才培养工作。

应将税收法治观念融入税务人才的培育事业之中。税务人才的专业性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对税法乃至法治理念的理解和认知,其培育必须将税收法治观念放在重要位置,这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坚持通才和专才培养相结合,不断推动税务人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税收工作具有高度专业性,税务人才一方面应深入认识税务工作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应从经济发展层面、从经济和税收的互动关系来全面系统认识税收工作。这就要求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统筹部署好税务专业人才培育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党委负责人 蒋震

每一次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的举办,各参赛高校师生都会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其中。本届首都高校税务案例大赛由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我们希望这次大赛能够激发选手们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以致用”的大赛宗旨得以发扬光大。

我校重视案例和实践教学,关注税收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税收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税收问题,用所掌握的税收知识多视角地探析税收问题的实质。学生们通过参与竞赛,不断地夯实自身的税收理论基础,知悉税收政策与实务操作技能,促成“学习—竞赛—提升”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现阶段,北京工商大学为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数字税收方向,努力推动数字智能技术与税务专业学科建设的融合,旨在培养具备理论基础和实务技能、兼顾法律知识、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校广泛建立与税务部门、事业单位、会计师及税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合作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窗口。通过举办本次大赛,我们期望为参赛学校税务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税务专业学生的培养以及税务事业队伍人才的储备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马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