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查理一世与“船税案”

2024年05月27日 版次:08        作者:刘磊 王霄

1649年,英国发生了一件史上罕见的大事,英王查理一世竟然被送上了断头台。他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公开处以死刑的国王,而这场事件的导火索,竟然只是20先令的税款。

为强制征税,查理一世解散议会

1625年,英王詹姆斯一世去世,他的儿子查理继位,即查理一世。登基之后,查理一世逐渐显露出蛮横霸道的本性。他激进好战、穷兵黩武,又无视规劝、独断专横。为了征集军费,他常常无视议会、擅自征税。在当时议会中的贵族们看来,这违背了《大宪章》中“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可征收任何贡金与税款”的规定,导致王室与议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由于不满查理一世的胡乱作为,议会决定限制他征税的权力,并拒绝了他关于开征新税的要求。恼羞成怒的查理一世竟然越过议会,用强制手段征税,对那些不愿缴纳税款的臣民,则统统定罪处罚。

1627年,有5位英格兰爵士因为反对王室的无理征税被送进监狱,被称为“五爵士案件”。此案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一片哗然。公众认为,国王没有遵守《大宪章》的规定,强烈要求国王恢复议会权力,并通过合法途径征税。议会成员还联名递交了《权力请愿书》,表达限制国王的征税权、军事权和决策权的意愿,这彻底激怒了查理一世。

1629年,查理一世宣布解散议会,并下令逮捕了反对自己的9名下议院议员。国王的行为进一步激化了矛盾,臣民的反对声越来越高。议会解散后,国王再无合法开征新税的渠道,王室收入只能依赖原有的财政特权。可是,查理一世却未能意识到征税问题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

此后的11年里,查理一世开始了无议会的统治时期,王权凌驾于一切之上。查理一世自负傲慢、野心膨胀,不断对外殖民扩张,企图通过战争来巩固王权。很快,他就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战场。

乡绅汉普顿拒绝缴税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海军对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早在中世纪,英王就开始使用军舰,并投入到百年战争期间的重要海战中。进入17世纪,英国虽然陆军力量不及欧陆各强国,但其海军已开始与荷兰、法国争夺海上霸权。因此,查理一世决定开征“船税”,准备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

“船税”并不是查理一世发明的新税种,早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斯一世统治的时代,英格兰就已经出现“船税”。当时,“船税”仅仅对海港城镇征收,这些城镇可以选择自行造船或是折抵税款,而且这项“船税”仅在备战时期征收。但是,查理一世急于聚敛财富、扩充军备,因此重新定义了“船税”。他规定:全国所有地区、所有城镇都要缴纳“船税”,不可自行造船,必须折算为税款缴纳,并且该税不只在战时征收,和平时期也要征收。这惹得英国民怨四起,但查理一世不顾劝阻,一意孤行。

1635年,“船税”在英格兰大面积推行。次年,白金汉郡开始征收“船税”,国王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引爆冲突的这个人叫约翰·汉普顿。

约翰·汉普顿是白金汉郡一名颇有声望的乡绅,他家产殷实,毕业于牛津大学,法学功底深厚,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后来,他又长期活跃于英国议会,成为下议院的一名重要领导人物。起初,汉普顿就极为反对“船税”。他认为,“如果国王可以随意征税,那么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的斗争才建立的议会制度和《大宪章》就是一个十足的笑话”。

虽然按照规定汉普顿只需要缴纳20先令税款,对他而言微不足道,但汉普顿不但拒绝缴税,还引出《大宪章》和《权利请愿书》的内容,坚称缴纳这笔税款是不合法的,并将此事提交到了财政法庭。这成为当时英格兰司法界的一桩奇案——一个家财万贯、有财有势的乡绅,竟然不惜花费大笔钱财,冒着生命危险与国王作对,只是为了拒交区区20先令的税款。

汉普顿此举广受关注,当地法庭认为这是一件极特殊的案件,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引发全国舆论风波,于是干脆将此案提交到上诉法庭审理,由12名法官集体裁决。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汉普顿诉讼案”,又称“船税案”。

“在紧急情况下,国王的征税特权不受限制。至于什么时候是紧急情况,完全取决于国王本人的意志。”法庭上,首席检察官振振有词。面对这种傲慢自大、强词夺理的辩词,汉普顿的辩护律师奥利弗·圣约翰毫不退让。他援引《大宪章》中的征税准则,针锋相对地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国王特权都应当受到法律限制,否则英格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无从保障。”

圣约翰律师坚持要求“船税”征收程序的公正。他提出,依据传统律例,在国家没有受到任何战争威胁,臣民没有受到其他国家危害生命、掠夺财物的情况下,国王无权征收“船税”。

实际上,早在案件审理前,12名法官就接到国王要求判处汉普顿败诉的授意。然而,即使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仍有5名勇敢的法官选择支持汉普顿。这场艰难的审判持续了12天,最终,支持国王的法官以7比5的微弱优势胜出。1637年6月,法庭判处约翰·汉普顿有罪,命令将其逮捕并课以罚金。

“船税案”影响深远

汉普顿虽然败诉,却赢得了英格兰人民的支持。人们钦佩他的勇气,感谢他为百姓发声。汉普顿输掉官司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继续奔走。1643年,他在一次和保王党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幸离世。

“船税案”后,查理一世更加嚣张跋扈。1640年,他为了向苏格兰征战而再次启动被尘封11年的议会制度,但议会坚持原则,仍然拒绝给予国王征税权。查理一世一怒之下再次解散议会,并用强制手段在全国频繁征收新税,引发了多地的抗税运动。

査理一世的暴政推动了冲突向革命转化,而“船税案”无疑是引爆民众普遍不满的导火线。汉普顿的抗税义举大大鼓舞了民众与专制君主斗争的勇气。汉普顿作为乡绅阶层的代表,“船税案”败诉使国王失去了这一阶层的支持,大大动摇了专制王权的统治基础。

最终,席卷全国的革命爆发,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查理一世死后,英国议会重新收回了征税权,并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