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川产业资源特点发挥税收作用

2024年05月29日 版次:06        作者:叶喆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税收工作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税助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四川产业体系完备,是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的省份,拥有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为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四川税务部门应落实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西部,促进西部地区各产业要素发挥优势。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政策效应分析,拓展“税电指数”创新应用场景,监测经济发展,服务宏观决策。加强事后管理,严厉打击虚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违法行为,确保优惠政策精准直达,切实发挥效用。

税助大保护。四川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矿藏资源蕴藏量也极为丰富。但由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四川生态脆弱区点多面广。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税务部门应落实好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多税共治、多策组合”的绿色税收体系,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落实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税收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

税助大开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打造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具有重要意义。两地税务部门应持续通过执法口径统一、执法结果互认、服务联动开展、重点项目共管、税费争议共处、“蜀税英才”人才共育,进一步凝聚区域发展合力,助推成渝协同高质量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同时,四川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省份,具有南向西向开放门户优势。四川税务部门应用好“税路通·海纳百川”跨境税费服务子品牌,实现跨境投资信息通、政策通、服务通,更好服务跨境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四川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国际税收管理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