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前不久,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多起税案。其中,安徽大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虚构研发项目、虚报研发费用等手段,偷税104万元。税务稽查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规定,对该企业依法追缴少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80万元。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为节省几分钟时间闯红灯,结果与他人发生交通事故;有人违章停车几分钟,罚单就“找上门”;有人无视警示到野河游泳,结果一命呜呼……对很多人来说,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也许就在一念之间。规则就在身边,违规很可能就在瞬间。对于企业来说,与其被动补税,不如主动遵从税法。
笔者长期在基层税务部门任职,从事过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等多个岗位的工作,对企业的遵从情况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拉长时间轴来看,注重税务合规的纳税人,往往重视规则,也善用规则,甚至有企业将税收遵从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税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的高度统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漯河市一家企业在推动公司上市过程中,主动邀请税务部门对其开展税务风险评估,以便于及时防范潜在税务风险。由于该公司在日常管理中一直比较重视税务管理,经过税务部门评估,企业税务健康状况为“优”,最终顺利上市。
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只是把税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子项”处理,忽视税务合规的事前性、违规的偶然性,在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防范和应对上投入不足,税务风险频发,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税务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却因畏惧其复杂性,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重生产销售、轻税务合规,最终因税务风险遭遇重大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近期,漯河市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就因财务人员疏忽,未按时进行纳税申报、逾期缴纳税款,导致纳税信用等级被评为B级。由于纳税信用不符合A级标准,该企业在参加一项重要招标时失败,错失订单,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严格遵从税法,有效控制税务风险,不仅关乎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关乎整个行业乃至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制造业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理念创新和制度建设,将遵从税法的理念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体现在企业税务管理的每个细节,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不遵从税法的“一念之差”。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税法遵从意愿。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体系重塑、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近年来,制造业逐渐成为税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在税收贡献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如果税法遵从出现了问题,将给人留下“管理粗放”的直观印象。因此,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制造业企业需要持续增强税法遵从意愿,强化遵从税法的内生动力,变“要我遵从”为“我要遵从”。面对因税务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好处,“不以利大而违之”;面对税务部门暂时尚未监管到位的税务风险,“不以险小而忽之”。
——构建多重保障,提升税法遵从能力。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其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盈利、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对企业来说,在持续增强税法遵从意愿的同时,还需要全面提升税法遵从能力,实现业、财、税、管高度融合,一体化推进,构建科学、规范的企业治理体系。一方面,企业应该将税务合规作为一项战略性内容,列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统筹推进;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将重要涉税事项和可能涉及税务风险的重大项目,全部纳入企业管理层决策范畴;同时,强化对“偶发性”税务风险的集中研究,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建立有效防范措施。
——关注数智转型,打造税法遵从形象。企业的税法遵从意愿和税法遵从能力,会共同勾勒出企业遵从税法的形象。在人们的印象中,那些既有较强税法遵从意愿,又有较强税法遵从能力的企业,往往能给人留下“重视税务合规”的印象。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加快,不少企业开始重视税务管理的数智化转型,一个典型的成功转型案例,给人一种智能管理税务风险的“高级感”。因此,企业需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向成熟企业“取经”,提前布局税务管理数智化转型,以全新的企业税务形象,迎接税务管理全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漯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