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 浸润“洪税”

2024年06月03日 版次:08        作者:查莉莉 裘军 本报记者 周宁

洪都,古代南昌的别称,唐代才子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南昌,国家税务总局南昌市税务局取意“洪”字,与“税”结合,于2023年建成“书香洪税”文化基地。建成以来,“书香洪税”已成为南昌税务干部职工学习进步的“加油站”、文化服务资源的“新港湾”、税务阵地建设的“新名片”。

共建共享的“精神粮仓”

一隅书屋,也可气象万千。“书香洪税”文化基地开始建设前,南昌市税务局利用网络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干部职工意见,增设了干部爱看、乐看、应看的图书资源12大类,报纸期刊20余种,纸质书籍5000余册。同时,市税务局与江西省图书馆开展合作,签订流动图书站战略合作协议,共享图书馆各类阅读资源。

为了资源最大化利用,南昌市税务局还创新打造“书香洪税”连锁建设模式,构建起以市局“书香洪税”为总基地、县(区)局现有职工书屋为分基地的“上下联通、资源共享、有效覆盖、服务联动”服务体系。

“市局总基地举办的特色活动大家都能预约,我们各分基地之间的共享则能让书籍资源‘流动’起来。”南昌市红谷滩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邓纪谈到“漂流书屋”分享项目时深有感触。在市税务局主导下,各基地之间已交换流通了近千册报刊书籍,阅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智慧集成的“文化阵地”

始于阅读,但又远不止于阅读。除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书香洪税”还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在有限的空间里构筑无限的可能性。

基地构建起“1+N”服务体系,“1”是坚持“以书为本”,强化阅读学习的主体功能,“N”是充分利用“书香党建”“书香兴税”“书香园地”“书香氧吧”四大活动区域,打造学习交流、宣传展示、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书香洪税”的阅读区域不仅举办过“六一”家庭读书会、“青上讲台”活动,还定期开展领学荐书、品读经典、专家论坛等活动。与阅读区一墙之隔的税务文化“会客厅”,摆放着可自由组合的桌椅,并安排了阶梯座位。“有幸现场观摩书法名家挥毫泼墨,太难得了!”参与今年“迎新春,送吉祥”楹联书写活动的税务干部沈丹非常高兴。

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书香洪税”文化基地的另一大特点。基地内配备了自动滑轨屏、多点触控屏等硬件设备,打造出数字化智能空间,有效提升了现场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实战练兵的“成才基地”

场地资源丰富的“书香洪税”文化基地,不仅是干部职工交流学习的平台,也逐渐成为局里的“练兵场”。

“我们在基地内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的专班实训,打造专业化的‘训练营’!”南昌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科长刘小康介绍说,2023年南昌税务推出土地增值税专班实训强兵模式,利用“书香洪税”文化基地,搭建土地增值税清算技能全程全景平台,按照“老带新”形式分组作业,适时召开实训案例评审会,青年干部在演示、讲解所审项目的重点难点、解决路径中有效提高了业务技能。

不仅要练兵,还要强将,“书香洪税”基地还是打造“洪税英才”师资和专业化团队的“摇篮”。南昌市税务局公开选拔20名师资、80名干部组成专业化团队,在基地定期授课,开展课题研究。在基地“练兵”作用的推进下,南昌税务人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选拔中表现突出:2023年,全市税务系统有12人入选省局青年才俊;在2023年全省税务系统练兵比武中,市税务局荣获团体二等奖,勇夺3个单项桂冠。

“书香洪税”文化基地自建成以来,已吸引系统内外6000余人次进馆参观学习。不久前,由南昌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职工书屋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书香洪税”文化基地召开,“书香洪税”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