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故里擦亮“知·行”品牌

2024年06月03日 版次:08        作者:本报记者 李一园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明代儒学大家王阳明这两句诗中提到的“龙山”,正是宁波余姚龙泉山,而余姚也是王阳明的故乡。王阳明在余姚出生、成长,也在这里讲学,为余姚留下了“阳明故里”的文化坐标,也让“知行合一”成为余姚的人文底色。

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兴税。国家税务总局余姚市税务局深挖阳明文化内核,自2017年开始打造“知·行”税务文化品牌,将“知行合一”思想运用到税务建设的方方面面,在追索求知中钻研税收业务,在学思践行中做好税收工作。

从税先立公仆志

参观王阳明故居,感受“明朝一哥”的文韬武略;寻迹王阳明讲学处,领略一代大儒的治学精神;研读《传习录》,学习姚江王氏的家风家训……在余姚市税务局,新入职的税务干部都会参加阳明文化研学实践。

为让“知·行”文化入脑、入心,余姚市税务局打造了由文化长廊、党建阵地、法治阵地、阳明书屋及若干活动室组成的“舜穗 知·行”税务文化阵地,目前已成为该局新入职税务干部的现场教学点、群团组织的活动主阵地。而对外,“舜穗 知·行”税务文化阵地作为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现场教育基地、首届宁波市阳明文化传承弘扬基地和宁波市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已成为展示余姚税务形象的新名片,目前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团200余批次。

除了让干部学有阵地,余姚市税务局还强化内涵挖掘,让干部真正从传统文化中学有所获。该局结合新时代文化价值观,将王阳明理念中的“立志”,作为入职培训第一课,要求税务干部“从税先立公仆志”;同时,探索将阳明文化融入青年干部“进阶式”培养体系,为每个干部拟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开设阳明大讲堂,以阳明文化滋养青年干部成长成才。

育人须在事上磨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是思想家,也是实干家。他在《传习录》中说道:“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在余姚市税务局,实践锻炼也成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

余姚市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朱旸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税务青年的成长既要在理论中涵养,更要在实践中砥砺。从税15年的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解决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荣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他说,这些都是基层实战积攒下来的“经验值”。

向基层一线深耕、向攻坚一线提能、在干事一线成才,这是余姚市税务局培养青年干部的方向。该局搭建基层“练兵场”,以“主责岗+潮汐岗”的“一人多岗”模式,促使青年干部在多岗位实践历练中加速成长,同时成立“舜穗先锋”等多支青年突击队,让青年干部在改革攻坚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3年以来,该局先后选派12名税务干部参与税务总局集中办公,选派6名青年才俊赴宁波市税务局挂职锻炼。

坚持“奔着问题去”

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期间,发现当地百姓强烈抵制征收葛布税。查明原委后,王阳明认为向本不生产葛布的庐陵县加征莫须有的税种是不合理的贡赋加派,当即撰写《庐陵县为乞蠲免以苏民困事》上报,最终使当地百姓被免于加派葛布税。知道并做到、言行一致,这正是王阳明对“知行合一”思想的具体应用。

余姚市税务局“知·行”税务文化品牌坚持“奔着问题去”,要求全体税务干部既要掌握税费政策,更要落到实处,让发展见成效、群众得实惠。该局积极探索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组织青年干部下沉企业,跳出税务、转变视角,以蹲点调研的方式,在体验中看实情、于细微处见真章,查找税收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了解纳税人缴费人的所思所盼,提升为纳税人缴费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年以来,该局已选取5家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先后派出18位青年干部分赴不同实践基地,深入开展税收征管、出口退税、税务内控等全方位实训学习,同时结合企业实际规划纳税遵从方案,为企业出具个性化辅导方案50余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