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以环保税为主体的绿色税制作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只为巴山蜀水更秀美

2024年06月11日 版次:02        作者:周艾琳 熊鸣飞 本报记者 陈永康

四川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出台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规划纲要的省份,从蓝图铺就到蓄势发力,四川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绿色税制“双向调节”作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巴山蜀水向“绿”而兴。

一江清水奔流向东

从世界屋脊起步,自西向东,跨高原山脉、纳百川千流,长江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哺育着沿江4亿人民。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金沙江和岷江在此汇合而成长江干流。多年来,宜宾依水而建、依水而兴,两岸沿线工业企业多、砂石厂多,一度面临“化工围江、污染绕城”的问题。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后,倒逼当地众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

“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总磷含量指标执行标准是不超过0.3mg/L,我们目前已经达到0.1mg/L。”宜宾海天水务有限公司宜宾市杨湾污水处理厂负责人魏燕介绍,该处理厂是长江支流岷江段最下游的一座污水处理厂,是直接影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关口”之一。近年来,工厂先后启动一期提标及二期提标扩能项目建设,出水水质标准已达到四川省最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应税污染物排放量越低,享受的环保税优惠就越多。截至目前,企业享受环保税优惠等税费减免超2500万元。”魏燕表示。

无独有偶,作为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口,泸州136公里的“黄金干道”也承担着长江上游的“把关”重任。

“阻止污水入江是提升水质的关键,但污水处理行业初始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一定程度上掣肘了企业污水处理扩能提质。”泸州市兴泸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莉娟介绍,2018年—2023年,该公司累计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环保税减免等税收优惠超4000万元,让企业有了更多资金升级污水处理工艺,并于2023年建成二期工程,处理能力提升302万吨,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5%。2024年第一季度,泸州境内长江干流手爬岩、朱沱两个断面的水质月达标率均为100%。

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数据,2023年四川全省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突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省考断面水质和水功能区水质首次全部达到优良水质标准,治水成效创历史最好水平。

“我们坚决扛牢税收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责任。在全面落实环保税、水资源税等绿色税制基础上,我们还联合长江沿线五省市税务部门开展‘澎湃大江 税务注能’线上普法活动,凝聚税务合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资源和环境税处处长何东表示。

绵延青山万里叠翠

高山峻岭,钟灵毓秀;草原湿地,沃野千里……行走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草原上,绿意浓浓,处处皆景。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地区最大的“绿色生态天然屏障”,2019年以来,阿坝州完成人工种草77万亩、草原改良303万亩、湿地恢复22万亩,建成生态防护带741公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6%。

殊不知这片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曾经也被工业污染所困扰。阿坝铝厂是阿坝州工业龙头企业,因为高耗能,一度对周围树木、山林等造成严重影响。

环保税开征后,“双向激励”效应逐步释放,企业积极进行电解槽节能技改、电解液回收利用等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之路。现如今,企业污染排放总量明显降低。在该企业的示范带动下,阿坝州绿色发展之路越来越畅通,全州享受环保税减免企业从2020年的11户增至2024年的45户,累计减免环保税1291.09万元。目前,阿坝州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常年低于0.20吨,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全省最低。

走进青神县,漫山皆竹,满眼皆绿,20万亩竹海是她的绿色眼眸,150公里竹林风景线是她的最美衣带。

这些竹子也成为当地企业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制作“斑布纸”的原料。公司负责人邓成举介绍,环保税开征的前两年,企业的环保税纳税额高达197万元。税务干部上门宣传环保税缴税机制,为企业算了一笔经济账:将同样的资金甚至更少的资金投入到环保改造中,得到的不只是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能进一步提升产能。

“我们先后引入洗浆机、筛浆机等设备,还对竹纤维中的木质素进行燃烧处理,产生水蒸气和碱,实现资源回收利用。”邓成举说,企业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生产线,实现竹材料原料节省10%,用水节省50%,纸浆综合能耗节省27%,造纸能耗节省9%。

如今,该企业年销售超15亿元,2023年企业二氧化硫(气)的排放量较转型之初降低了近97%,缴纳环保税税额较2019年减少61%。

除了绿色税制的引导外,森林植被恢复费、草原植被恢复费两项非税收入项目也是促进节约利用林草地、培育和恢复森林草原植被、实行森林草原资源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保障制度。2023年1月1日两项非税收入项目划转至税务部门征收以来,甘孜州九龙县税务部门组建汉、藏双语团队,通过“马背”走村入户,顺利征收森林、草原植被恢复费超2700万元,为促进当地的林草生态环境好转注入“含绿量”。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森林覆盖率达35.72%。

无垠蓝天碧空如洗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9.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2.3%,全省优良天数率为84.6%,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

晴朗天空、清新空气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四川税务部门不断依托绿色税制引导企业算好“环保账”,从“被动减排”向“主动治污”转变,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邻水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是广安最大的水泥制造企业。前些年,针对企业“产能上不去、污染下不来”的现实状况,当地税务部门多次上门宣传生产技术改良和环保设备改造相关的税收政策,帮企业算好当前和长远“两笔税收账”,最终推动企业下定决心进行水泥生产线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工程。目前,该公司大气年污染物总排放量已比2018年下降了近77%,2023年缴纳的环保税较2018年下降79.4%。

在资阳,百威(四川)公司也是在环保税政策激励下,斥资建成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碳排放减少1.2万吨,2023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3.8%,一般性粉尘同比下降21.33%,综合能耗下降9.5%。

伴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四川的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4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前20名中四川有3个城市上榜,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四川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以环保税为主体的绿色税制杠杆作用,加大对工业节能、环保治理等清洁绿色生产工艺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绿色设备投入,积极培育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为建设美丽中国积极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