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自由:全国1/5的西瓜产自河南

2024年06月11日 版次:04        作者:本报记者 胡冰

炎炎夏日,吃上一口甘甜多汁的西瓜可谓舒爽至极。据了解,中国西瓜产量占全世界的70%,而河南是中国西瓜产量最大的省,每5个西瓜里,就有1个产自河南。最近,开封、商丘等地的西瓜陆续上市,伴随着丰收的喜悦,西瓜种植户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汴梁西瓜:跨越百年的甜蜜

“萧县石榴砀山梨,汴梁西瓜红到皮。”河南开封气候温和,夏季雨水均匀,黄河冲积平原形成天然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西瓜生长。在宋代时,这里的西瓜种植就已经很普遍,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有桌上摆放切开的西瓜的场景。

“我们的‘汴玉牌’有机西瓜每一个都有‘身份证’,你看这个粉色的小牌子上,标着它授粉的日期,一般我们只要授粉后的第一茬,这样长出的是1.5公斤—2公斤的小西瓜,皮薄瓤甜,品质上佳,每个成瓜市场价在50元左右。”河南汴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广山向记者介绍。

王广山的公司位于开封汴梁西瓜的主产区——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杏花营街道。谈起“汴玉牌”有机西瓜的种植经验和技术,王广山说:“我们采取进棚上架立体式栽培技术,探索出选种、育苗、授粉、培育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产能翻倍,种植出的西瓜清香脆沙。目前,我们大棚里有红玉、墨童等多个品种,有红瓤、有黄瓤,都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的高品质品种。”

杏花营街道党委委员、副主任房光亚介绍:“杏花营种植西瓜历史悠久,建设有开封最大的西瓜市场,占地面积500亩。我们除了举办西瓜节来吸引客商,还开发延伸产品,一些企业会收购附近农户的西瓜制作西瓜酱,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像王广山这样的西瓜种植户在杏花营还有很多,他们大多以村集体为单位,成立供销合作社,实现西瓜从种植到销售的“一条龙”,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随着西瓜抢“鲜”上市,国家税务总局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税务局组建“税润汴梁”西瓜产业服务队,制定从育苗、种植到销售的全周期辅导清单,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宣讲、办税辅导、产销对接等服务,并为河南汴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配备税务服务员,编制“一企一策”税费政策清单,让纳税人心中有数、办税无忧。同时,该局邀请杏花营街道办干部、西瓜种植村干部等担任“税事联络员”,发挥多方力量架起“税农”联系的桥梁。

如今,以村集体为单位的供销合作社除了吸引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外,还吸引了一批富有创意的年轻人,他们通过抖音等新媒体渠道,宣传推介汴梁西瓜,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前来购买,打响当地西瓜品牌的知名度。

夏邑西瓜:村民致富的法宝

走进河南商丘夏邑县北岭镇、太平镇等地,瓜农们正利用晴好天气采摘、装运、销售西瓜,路两边的运瓜车一眼望不到头。

夏邑县地处豫东平原,特殊的含沙含硒土壤让这里成为河南第一个“西瓜之乡”,“夏邑西瓜”也是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今年,夏邑县优质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大棚西瓜17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70万吨。

据统计,夏邑现有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326家,西瓜种植户8000多户,西瓜经纪人200余人,职业验瓜师150余人,交易市场130余个,全县8万余人从事西瓜种植、运输、销售等。

太平镇杨洼村村民杨红卫种植西瓜已经有十几年了。从最开始的散装种植到后来的规模种植,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养,从推车零卖到整车销售、电商交易……十几年间,杨红卫见证并经历了市场变化,西瓜种植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

“我种了100亩西瓜,品种是‘早佳8424’和‘美都711’。今年的西瓜产量高、价格好,亩产3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收购价6元左右,除去成本,每亩净利润1.6万元。”杨红卫介绍,“西瓜产量大但不愁卖,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帮助我们对接了10余家大型超市、零售商、批发商,西瓜现在已经被预订了,都是现场结算。”

为助力夏邑西瓜特色产业发展,夏邑县税务局组建“涉农税惠团队”,主动上门开展税费政策宣传辅导,“政策落实+精准服务”双管齐下。同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该局在西瓜产销旺季里,在办税服务厅开设了“西瓜窗口”,专用于瓜农代开发票,进一步压缩开票时间、畅通办税渠道。

夏邑县绿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帅说:“目前,合作社享受了免征增值税政策,在税费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我们信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