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从太行山深处来

2024年06月17日 版次:02        作者:本报记者 张越 裴石明

说起山西太行山,你可能会想到险峻的山势、如画的风景以及遥远的神话故事,但是你会想到三文鱼吗?

没错,就是“海鲜”三文鱼。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张峰村,不仅产三文鱼,而且还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三文鱼养殖基地。

“山西大闸蟹、三文鱼、火龙果,这些大家乍一听觉得不大可能在山西生产,现在不光是生产了,而且‘火出圈’。”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表示。

六月的太行山满目葱茏,天空湛蓝,走进张峰村的淡水三文鱼养殖基地,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村民们正在忙着喂鱼、分鱼池。

三文鱼属于冷水性高度洄游鱼类,对水温、水质要求很高。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张峰村,怎么想到要养殖三文鱼呢?

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进富介绍:“三文鱼特别娇贵。水温太高太低都不行,水质不好也养不活。我们这里都是活水养殖,养殖用水是直接从上游张峰水库中流下来的。水温夏天最热时不会超过15摄氏度,冬天最冷也不会结冰,比较适合三文鱼这样的冷水鱼生长。”

“三文鱼从鱼苗到养成上市需要三年时间。好水出好鱼,好鱼引客来。作为企业,我们要想经营好、发展好,同样需要各方支持。”胡进富介绍,“近三年来,我们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各项税收优惠49万余元。用这笔资金,我们陆续修建了防洪坝,清理了淤泥,重建了道路,更换了养殖设施。”

经过几年的发展,胡进富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共拥有43个标准化鱼池,年产成鱼800吨,已经形成了从鱼卵孵化、鱼苗养殖到冰鲜冷链一条龙产业。“从养殖基地出发,在12小时内,新鲜的食材就能端上北京、上海、太原、南京、郑州等城市消费者的餐桌,我们的三文鱼供不应求,很多经销商都得提前预订。”胡进富说。

如今的养殖基地不仅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同时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还带动了周边4个乡镇18个村253户516人走上致富路。

不仅是在张峰村,近年来,沁水县因地制宜、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新型农业。今年以来,沁水县大力推动总投资22.65亿元的“太行一号”沿线13个项目建设,有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增收。据统计,2023年山西省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集群1个、产业强镇4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4个,打造12个省级特优产业强县。

聚焦农业发展实际需求,山西税务部门持续关注相关企业发展,在项目建设、企业所得税汇算等关键节点,主动为企业送上风险提示,帮助企业避开“雷区”,给予企业发展更多“安全感”。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帮助企业精准对接优质潜在采购商,打通产业供需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