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深化财税改革

2024年06月19日 版次:05        作者:白景明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必须精准发力,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发展环境等,着力破除财税体制中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并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入手,使财税制度成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职能和国家战略引领财政资金的筹措和配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决定财税制度基本格局,全面深化改革进展状况决定财税体制改革内容选取。笔者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符合大局要求,真正破除深水区坚冰,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才有历史新意。

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

回顾过去,每一轮重大财税体制改革都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都源自并支撑全局性重大制度系统性变革的启动和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由此20世纪80年代的财税体制改革成为整体改革的突破口,核定收支、划分税种、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取代了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并相应推行“利改税”改革,建立完整税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引发了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起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新税制。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作出决定,提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并实施各领域改革,其后围绕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分步实施了税制改革、预算管理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将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而且列出完整的改革方案。其后,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解决了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初步建立起现代预算制度,对税制和税收征管体制实施了意义深远的系统性改革,深度完善了财政体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税制度保障。

站位全局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首先要全面认识全局,以此为基本依据确定改革目标和思路。认识全局先要认清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新的历史起点是新的发展平台,有新的发展优势,只有认清这些,才能科学确定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笔者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新的历史起点的“新”,是指高水平的经济和制度基础。就前者而言,从2010年起,我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到30%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全球第一。就后者而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健全,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托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组成的城乡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生态文明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进一步优化。

发展是硬道理。新的历史起点决定当今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掀起新高潮,其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当今大局的特点就是在高水平的历史起点上,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新阶段。

改革的关键在于精准发力

笔者认为,站位全局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核心在于,根据当今全局特点和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确定改革目标、改革对象和改革举措。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必须精准发力,着力破除财税体制中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使财税制度成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保障体系。应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为基本原则,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三个维度入手设计财税体制改革。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精准发力,切实做到改革举措能够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包括如下三方面: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一些堵点难点;二是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但民生领域仍有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是高质量发展能否可持续的核心要件,但发展环境还有一些痛点难点问题。

因此,财税体制改革要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支持完善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同时,要加大支撑民生领域改革的力度,深度介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等国家重大社会政策的实施。此外,要配合健全全面绿色转型体制机制,支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落实。

进一步完善现行财税制度

谋划和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在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现行财税制度进行重点明确的深度完善。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加大力度统筹财政资源,考虑把所有凭借公共权力获取的收入都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与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之间关系。基于此,优化财政资源分配,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形成财力向科技创新、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倾斜的长效机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推进支出政策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形成支出结构优化关口前移机制,确保科学配置财政资源超前布局。加强基层财政绩效管理,在财力下沉的同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

在保持宏观税负和基本税制稳定前提下推进政府收入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政府收入制度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优化税制结构,继续研究推进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税制的改革,进一步放大税制对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增强税制与税收征管制度之间的协同性。继续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在统筹考虑税收与非税收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优化非税收入结构。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以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制度。着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新型城镇化,探索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以健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为重心,加快实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